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读后感> 正文

雷雨读后感800高中生4篇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2-09-06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雷雨读后感800高中生4篇

雷雨读后感800高中生篇1

著名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是中国近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中国作家茅盾曾有“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赞。《雷雨》是一部多方面反映中国近代封建大家庭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作品。

书中的周朴园既是一位资产者,又是一位冷酷的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他对侍萍的确动过真心,但也禁不住铁一般的封建制度的“消磨”,当初的一时冲动奠定了三十年后的悲剧。其妻蘩漪向往自由,在这枯燥的周家,她与周朴园的大儿周萍发生了暧昧的不正常的恋爱关系。周萍是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懦弱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自私与懦弱也为悲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四凤与周冲的善良、纯真也使读者在这场家庭纷争中得到一丝慰藉。他们不该属于黑暗,不属于这场斗争,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悲剧的上演或许是上天注定,或许是孽债,在那个郁闷炎热的雷雨之夜、一切谜底都揭开的夜晚,四凤触电而死,周冲为救四凤而不幸身亡,周萍自杀,鲁妈痴呆,蘩漪发疯,周朴园也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瓦解而崩溃。

曹禺说:“《雷雨》不是以道德败坏为主题,也不是写因果报应,而是一种情绪的发酵,处于本能的一种倾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表现的另一种世界。”

其实,他们都是社会制度的受害者,蘩漪介于这一对父子的爱恨情仇之间,她难道不可怜吗?侍萍也为当时的冲动付出了代价,她与蘩漪唯一不同的就是生活条件罢了。周冲与四凤的悲剧使人心痛,却也表展现了真挚的情感世界。周朴园与侍萍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要受着封建制度的约束,虽说他是悲剧的酿成者,但谁又能觉得他的命运不是可悲的呢?他们真的都是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啊!

通过《雷雨》我切实明白了社会制度对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重大影响,也切实体会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怕。现如今,中国已是民主平等的社会,我们的党,代表着最为广大的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人们可以自由相恋,人们可以辛勤劳动,人们可以辛福生活,我们拥有的是四凤与周萍、侍萍与周朴园们拥有不了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人生学习的大好时光里蹉跎岁月呢?

雷雨读后感800高中生篇2

“一个封建社会能有什么才是真爱”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为什么故事的结局是如此的悲情呢?只能说旧封建的家庭不改变思想,主动就是一部悲剧。

周朴园,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封建家庭的典型代表。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现实是不允许假如存在的,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很多人看完《雷雨》后,都会有一个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周朴元是爱鲁侍萍的,但那种爱仅仅存在于年轻时的那个鲁侍萍身上,即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看完书本后,印象最深刻得是繁漪,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勇于追求真爱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可能这是她最好的下场了。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588652

雷雨读后感800高中生篇3

读了曹禺的《雷雨》,也许是以我现在这个年龄还不足以了解吧,看完后只觉得一阵战栗、一阵心酸。写《雷雨》时,曹禺还只有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吧,所以才会如此彻底地披露出封建时代中国家庭内里的不堪,才会采用如此极端的结尾,短短一天之内,两个家庭,八个人里,一下子死了三个,疯了两个。该赎罪的死了,可无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

一切的源头,或者说,最该死的那一个,却健健康康地活着,贯穿了整本书的始末。这样的情节,恐怕也只有23岁的曹禺,才写的出了吧。书的最前面,有学者写的序;最后,有曹禺自己写的后记。这两篇小文章里都提到了书中的各个人物,无一例外的,周蘩漪最为他们所倾心。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看来,天真无辜的周冲才最令人感叹,他向往着美好,但在那样一个家庭里,他无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鲁大海一样,有那么激进的精神,他毕竟是周公馆的二少爷。他也太天真,他想当然地幻化出一个美丽的、无瑕疵的世界,并认为这世界真实存在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后幻想破灭时,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人惋惜。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几乎令人爱恨交加。

他犯下了错误,他也愿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更大的错误,在最后认清四凤是他的妹妹后,他该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声枪响,也许是他赎罪后的叹息。四凤,她同她的母亲一样,有着刚烈的性格,这种刚烈又不同于周蘩漪,蘩漪几乎是病态的,她爱就爱到骨子里,恨,也要恨得彻头彻尾,不留一丝喘息的机会。四凤不同,她很年轻,她没有蘩漪那么疯狂,最后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归宿。看完《雷雨》,不知该做什么评价,只好这样胡乱评了几句,抒发一下内心的不安吧,

雷雨读后感800高中生篇4

读完《雷雨》,此时正是夜阑人静的时候。

关上台灯、闭眼,眼前似乎还是出现一幕幕叫人不知感慨还是感动的情景。

一切源于情又止于情。第一代的恩怨债孽却由第二代继续承受。倘使当初周朴园没有为了名利狠心抛下鲁侍萍和鲁大海,周萍和四凤这段不该来的爱情也就不会来,瀿漪和周萍的这段疯狂而又心酸的感情也不会存在。而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

四凤,侍萍,周萍,周冲,他们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啊!本来应该是一段很美好的爱情,却在最后被套上了乱伦的枷锁,本来应该是一段很亲密的母女情,却为了两段不该来的爱情而处在了痛苦的深渊。一切的美好啊,为什么终归支离破碎?不该死的死了,不该疯的疯了,旧社会,令人心酸的下层人的命运,何故如此?旧社会的黑暗,上层人士的腐朽终究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

我依然在想,不仅仅是旧社会,即便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在发生。也许现在会比旧社会光明的多,可是仍有那么多的人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处事横行霸道,任意妄为?犯法了,他们的钱可以买通律师,买通法官,然后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拍拍屁股走人,还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委屈相,扔下真正的受害者捶足捣胸,哭尽人间的不公。这样的人他们的心难道就不会滴血吗?而这样的人也终究会遭到报应的吧!呵,命运,如何的作弄了这世间的人,一切的人与事仿佛尽在它的掌握之中。

我又想到了鲁大海,这个个性鲜明,决不向黑暗的上层势力低头的青年人。他意气风发,爱憎分明,对于一切的不平,他敢于挑战,坚定的意志和一直坚守的原则,也让他对上层人士嗤之以鼻。他不甘于那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层人民的一贯作风,更不屑于鲁贵那种奉承拍马,狐假虎威的神奇,他愿意为自己以及其他所有矿工的公平挑战周朴园,他要为自己和其他人赢得他们应有的回报,他憎恶黑暗,也敢于挑战黑暗,这样的年轻人正是旧社会所有懂得反抗的人的真实写照。他们顽强,他们坚持,在所有人都在无际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加黑暗的深渊走去的时候,只有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找寻光明的所在。

一阵雷鸣,惊醒了多少懵懂的旧社会人民;一夜雷雨,淹没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痕迹。

人生总归如此,像书像画亦像戏,读一部《雷雨》,仿佛尝尽了人间千番种种,读尽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辛酸血泪,想想现今,我们也算得幸福的了吧!

推荐访问:读后感 雷雨 高中生 雷雨读后感800字高中 雷雨观后感200字高中生 读雷雨有感600字高中 雷雨读后感3000字左右 雷雨读后感1500字 雷雨读后感600字 读《雷雨》有感300字 读雷雨有感2000字 雷雨观后感400字作文 雷雨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