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最是写作迷恋长——与同样热爱写作朋友谈心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2-07-23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是写作迷恋长——与同样热爱写作朋友谈心,供大家参考。

最是写作迷恋长——与同样热爱写作朋友谈心

最是写作迷恋长——与同样热爱写作的朋友谈心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迷恋上写作的?

 

是在故乡那个乡村小学每次作文都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的时候吗?

是在动乱年代许多文化课程都被削减只有语文数学几门主课的时候吗?

是在高中毕业考大学无路到县文化馆办农民文学刊物的时候吗?

是到部队后因在省报上了一篇小稿被调到团政治机关当报道员的时候吗?

……

 

反正从很早开始,写作这个业余爱好就与我相随相伴了,直到现在我对这一爱好仍旧一往情深。如此算来,此生与写作当数迷恋最长的事物了。

几十年业余写作生涯,尤其是近10多年来每年保持上稿百篇记录以来,对新闻、言论写作的体会就更深了,很有总结一下的必要。于是就有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动机是坚持写作的动力

也就是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同样是一个写作者写作的原因和动力,每一个写作者总是有预期的目的去开始他的写作活动。写作作为一种行为,从一开始就受到动机的激励。巴金老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几部小说写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并非苦心构思的结果。一些偶然的事物对我的作品的面目有很大的影响。但有一点确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我认为艺术应当为政治服务。我一直把我的笔当作攻击旧社会、旧制度的武器来使用。倘使不是为了向不合理的制度进攻,我决不会写小说”。曾几何时,我也把我的写作动机概括为三句话,一句是:歌颂人间真善美,一句是:鞭笞世间假恶丑,还有一句是:给生命留下一点痕迹。

人间确实存在许多的真善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宣传、去歌颂。把真善美传播开来,让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和事得到道义上、舆论上间或物质上的回报,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推动社会发展前进,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所有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公民的责任。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之余曾报道过支援贫困山区的青年志愿者、“希望将军”赵渭忠、英雄门合的妻子张凤英、“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龙梅、董存瑞墓地的守护人、孝敬母亲的白发人,等等;
我还引用过反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罗荣桓、彭德怀、胡乔木、王任重、张震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德的事例,以及赵子岳、陈道明、章子怡等名人趣事,撰写过大量的谈人生、谈读书、谈立言立行的言论文章。每当我看到自己这样的文章变为铅字在影响更多的人的时候,心里着实有一些欣慰。

世间也确实存在大量的假恶丑,需要我们去揭露、去抨击、去斗争。把这些污浊的东西公布于众,让人们都来识破它,析事明理,扬善惩恶,同样是对正义的支持,可以促进社会的净化和进步。这些年来,我曾就某些公安机关的“不作为”、火车站如厕收费官司、洛阳歌舞厅大火亡人、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差、合川沉船案等事件,以及引用大量反腐案例,撰写过时评、杂谈和文学作品。尽管人微言轻,引不起大的震动,但那种切中时弊、直抒胸臆的快感也着实是一种享受。况且有的还真的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如石太高速公路服务区问题一稿在《人民日报》见报后,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除派专人当面向我表示歉意、谢意外,还专门拨款数十万元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小稿子解决了大问题。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真正能干事的岁月并不长。要想为只有一次的生命留下点痕迹,就要在用生命写好人生大书的同时,用笔墨记下生命中出现的火花、灵感,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而且力求写得深刻、感人,能够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启迪。我始终认为这是延长人的生命形态的方式之一。1994年以来,我相继出版了《真情》《磨合人生》《勤思与敏行》《生命的长度》《诗意军旅》《走近新生代》《在军营里学做人》等散文随笔和诗歌集之后,收到了许多读者朋友的来信,畅谈读书心得。也以书为媒,结交了许多可以交心、知心的朋友,人生因此而更加充实。这个收获是无价的

 

二、兴趣是写作成功的阶梯

兴趣是力求认识与探究某种事物与肯定的情绪状态相联系的意识倾向。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样,兴趣也是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写作者对自己的写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写作,兴趣浓烈,才能使写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写作过程中去,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热爱和兴趣已经对写作者的写作活动具备了准备作用。写作的信息来自实践,写作的灵感来自外界信息刺激,但是信息是不会自动跑到写作者的头脑中来的,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到实践中去搜寻信息,触发灵感;
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兴趣中心,集中注意力去研究写作技巧,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培养写作的兴趣除端正写作动机外,很重要的是把写作视为人生的快乐。有专家研究,诸子百家中长寿者居多,孔子73岁,荀子75岁,孟子83岁,庄子89岁,墨子92岁。为什么诸子多长寿?除他们修身养性的功夫极深外,专注学问、潜心写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人以为,案牍劳形,写作伤身,爬格子苦不堪言。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写作既可伤身,亦可强身,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度”。写作过度必然劳心伤身。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如含笔而腐毫,杨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文心雕龙》刘勰),无不呕心沥血,伤身耗神,与养生之道不仅无缘,而且相悖。另一类写作则不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银帆济沧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何等飘逸,何等自在;
“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醉歌行》)。何等豪放,何等气势;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翁森“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何等轻松,何等敏捷,何等超脱,何等自然。这样的写作,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张弛适度,静心养神,岂不与养生之道异曲同工?!

从生理的角度讲,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写作,对身体至少有两大好处:一为健脑。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语不惊人死不休”。创造性劳动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与灵感的综合效应,既有语言过程,又有非语言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作用。而且两半球必须协调一致,高度整合。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用脑即健脑,经常写作,不仅能全面锻炼大脑的两半球,而且能增强大脑的协调整合能力。据统计,老年性痴呆在知识分子中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文盲或低文化人群,在学者、专家和作家中极为罕见。二为健身。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过三峡,怎能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不到苏州,怎能写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不去春游,怎能写出“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不上征程,怎能写出“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王九龄)?要写出好的诗词文章,不仅要读尽天下书,而且要走尽天下路,吃尽天下苦。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多实践、多干事。“使人变得成熟的不仅仅是岁月,更多的是经历”。只要善于用心、善于动脑筋思考,经历的越多,写的东西就越多、越好。在这样的亲身亲历中,岂不包含着体魄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练了吗?!另外,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静心怡情”和“健身养性”的养生活动。心静,既利于写作又利于养生;
心不静,则文难成,生难养。再说文学还包含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意境之美,创作或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充分享受美,体验快乐。“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回顾我的写作经历,真正有所突破是在1995年后,当时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使我少了几分所谓的“权力”,但多了宝贵的时间。于是我每天便不停地写,不停地发。于是就有了《磨合人生》,有了报纸的专栏作者,几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特约评论员”。其乐无穷。

 

三、读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读书是什么?读书是吸收。写作是什么?写作是表达。吸收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或吸收得不够,就会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了离不开生活这个“源”之外,还需要把握住读书这个“流”。通过读书,丰富思想情感,丰富知识经验,丰富写作技能和技巧,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杨雄也说:“能读千赋,自能为之”,古代谚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都是说的这个道理。读书对于写作的作用起码有这样几个:首先是获得丰富的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的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如果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刻苦研读与扬弃,也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阅读,就没有继承。理论科学是如此,文学等其他文化领域也一样。书籍中记载着前人丰富深刻的思想资料,是我们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努力吸收借鉴才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心中产生了一种激情或灵感,生活中有了新的发现,但苦于不知如何去表达,不知怎样去讲道理,深入、广博地阅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这种困扰。其次是学习方法技巧。要写好文章,除了要有充分的义理和充沛的情感之外,还必须懂得怎样立意、构思、表达等问题。这些就涉及到方法技巧问题。方法技巧当然可以边写边悟,写中求悟。但从前人的大量精品之作中直接求取,却不失为一门捷径。叶圣陶在谈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时说过:“写作的技能所以要从精读方面训练,无非要学生写作得比较精一点。精读教材是挑选出来的,它的写作技能当然有可取之处;
阅读时看出可取之处,对于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精的识力;
写作时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这里叶老告诫我们在阅读精品之作时,要有意研究和总结其中的技法,这对我们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再次读书还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写作风格。书读得较多的人或读到了一定程度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其作品的风格也是林林总总、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作家由于经历、爱好、知识素养等差异,他们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对读者会有两方面的影响:一种人博采众家之长,使自己更加丰富起来,从而独树一帜;
另一种人由于偏爱一方,长期研读受其熏陶过深而成其风格的继承者,形成同一种流派,或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读书对写作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举例:图书馆里出人才——李大钊、毛泽东;
金一南、乔良)。读书对写作的影响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书读得多了,肯定能助写作“一臂之力”。这方面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有用;
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读书有成。

四、坚强的意志是写作者必备品质。

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某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意志行动不同于生来具有的本能活动和缺乏意识控制的随意行动,而是属于受意识发动和调节的高级活动。人的生活、学习和劳动都是人类所特有的意志行动。写作也是靠写作者所特有的意志行动。坚强的意志,能够使写作者自觉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地、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能使写作者的思维活动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发展创造力,提高思维的水平。坚强的意志对坚持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古诗曰:“天若无霜雪,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艰难困苦,磨难挫折,是我们攀登之路上经常相随的伴侣,也是写作水平提高的磨刀石。(举例:启功语)夏衍曾对青年演员说过:“有些人总想找一个成功的秘诀,其实,‘秘诀’就是在于勤奋、认真学习,和人民接近”。这话对写作者来说也很有启示。写作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其艰巨性非亲身经历不能理解,“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道出了个中的艰辛。鲁迅先生说得好:“要在文化上有所成就非韧不可”。当写作者萌发写作欲望后,要把动机变成现实,还得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志起着重要的作用。汉代司马迁因替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之事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治罪受宫刑。一般人早已饮恨自尽了。然而他却“就极刑而无愠色”,“隐忍苟活”,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坚持活下来。为什么?原来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即《史记》尚未完成。后来,他认真阅读古书,查阅史料,搜集文物及历史传说,考察山川形势、物产及风土人情等,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投身于写作之中,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滴汗水,付出艰苦的代价,浇灌出丰硕的成果。(举例:革命烈士诗抄,王蒙、易中天、李英儒等人经历)。如今我们要想在写作上真正有所成就,也必须舍得下辛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遇困难就退缩是不能奏效的。

 

五、积极的情感与性格对写作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对事物的认识,所带有的某种特殊色彩的具体反映。人们常把短暂而强烈的情景性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绪,如愤怒、惧怕、狂喜等;
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刻体验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感,如自尊、责任感、热情、挚爱和憎恶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他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反过来影响他解决问题的效率。我们平时写作同样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低沉、消极,就觉得思维受阻无材料可用、无文章可写;
情绪饱满、健康,人往往表现得精神焕发,思维敏捷,能影响思维向着深刻方面发展。在写作过程中,积极的情感起着催化作用。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满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当代作家冯骥才在《我心中的文学》中,对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有一段形象的论述:“情感是人体上一种特殊的电。瞬息间传遍全身。于是你的创作欲像张开的饥饿大嘴,想象力举起翅膀。你心中所有的积存,无论崭新还是陈旧的,形象还是抽象的,整块还是零碎的,都被调动起来,运动起来;
它们变软了,液化了,甚至雾化了,有了可溶性和磁力,迅速的发生连锁,又是相互的反应。许多本来无关的东西,给这情感的火焰烧化,活喷喷地交融在一起”。在写作过程中,激情可以直接引发创作冲动,并伴以灵感的涌现与思维的纷呈。郭沫若在福冈图书馆看书,“突然受到诗兴的袭击”,于是在石子路上“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到她的拥抱。在那样的状态中受到诗的推荡、鼓舞,终于见到了她的完成”,写成了名诗《地球,我的母亲》。没有激情的冲动,就很难有下笔的顺畅、一气呵成的佳作。激情的即时爆发在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性格对写作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性格制约着写作能力发展的方向和水平。积极的性格特征,例如高度的责任感、首创精神、细致、认真谦虚、自信、爱心,对写作能力的形成以及它的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积极的性格还能弥补禀赋的不足。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性格具有改变写作态度,稳定情绪,调整兴趣,提高心智活动水平等作用。很显然,期望一个性格不健全的人写出尽善尽美的文字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六、善于观察和研究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观察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来自于视觉的约占85%,来自于听觉的约占11%,只有4%来自于触觉和嗅觉。这说明,观察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观察,就不可能获得和储存大量的信息,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知识。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养成全面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了揣摩竹子的特点,了解竹子的变化,他特地种了许多竹子,在不同的季节、时辰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他看到竹子在四季的形态变化:“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活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有了这样细心的观察,再来看郑板桥笔下栩栩如生的竹子就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了。要善于观察世事走向,学会分析和认识问题,养成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搞新闻报道、写时评或其他言论文章,都应熟知天下事,知道时下发生了什么,政党组织在提倡、号召什么,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群众在盼望什么?等等,把这些方面弄清楚,有的放矢地去采访、去写作,成功率是很高的。要善于观察新闻媒体,尤其要学会看报纸,养成一天不读报难以入眠的习惯。读报时间长了,对各个不同的报纸的特点,需要稿件的类型要求,都开有什么栏目,以及有哪些“作者群”等都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写起稿来就得心应手了,投稿的命中率自然也就高了。要善于记“观察笔记”和“研究心得”,养成不动笔墨不出行、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人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久而久之,某些细节就会淡忘。这就需要勤于动手,把观察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录下来。传说宋朝诗人梅尧臣文思敏捷,能够落笔即诗,出口成章,人们很是羡慕。原来他的身边总带着一个小口袋,里面装着无数的小纸条,即使是坐在船上观看景物或游玩,有什么发现也记在小纸条上放进口袋里。看一本书,发现了好的观点、好的情节,也要及时记下来或做个记号,以供细致研究琢磨,有些能够成为文章的由头,有些可以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写作者来说,手头积攒的资料越多,做到“厚积薄发”,获得的成果才能越多越好。

 

七、必要的想象力是写作的重要条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康德也在《判断力批判》中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的本领能在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相似的自然界。”写作,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就像任何一种创造一样,也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内容越丰富,越生动,文章就越感人,越有色彩。离开了想象,文章很可能变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可言。要增强想象力,首要的是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储备。没有知识的想象,往往是空想、胡思乱想;
有了知识的想象,才能展开翱翔的翅膀,迸出耀眼的火花。一般来说,一个人生活基础越厚实,经历越丰富,大脑里储存的表象信息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想象。要增强想象力,其次是要重视阅读,提高语言素质,充分发挥语言在激发想象力中的中介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的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文学作品中形象的语言能激发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活跃起来。要增强想象力,再者就是更多地参与创造性实践,发展创造性想象力。人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离不开创造想象,而一切创造性想象也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一个人只有在客观实践的要求下才能产生创造新事物的动机和兴趣,推动他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才能发展创造想象。当然,写作本身是一种感情的释放,想象活动必须倾注写作者炽热的感情。丰富的表象信息只有在感情的作用下才能点燃,才能放射出巨大的光和热。感情触发想象,渗透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之中。

我曾经把自己的写作体会概括为这样几个“心”,愿与大家共勉:

对待写作要热心,

世事万象要关心,

时时处处要留心,

学习思考要用心,

坚持数年要恒心,

具体构思要精心。

写作的路上我究竟要走多远?我自己好象也说不清楚。我想,只要自己思维清晰,眼、耳、鼻、舌、身健康无恙,就要一直迷恋下去。我的记忆里还有好多的故事没有写出来,我的写作计划里还有好多课题可以写出来,我生活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值得一写的是是非非。更为重要的是我把写作过程中这种对生活鲜活的感觉看作是自己心灵的一种状态,是脑细胞活跃的一种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朝气,是永恒人生的一缕清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挽留住正在飞逝的时间的脚步。

 

推荐访问:写作 谈心 迷恋 最是写作迷恋长——与同样热爱写作朋友谈心 最是写作迷恋长——与同样热爱写作的朋友谈心 对写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