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2022年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讲话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2-08-04 2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2022年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讲话

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刚才,市发展改革委等12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重点突出、把握预期,提出了结合实际的改革目标、工作措施,“军中无戏言”,希望大家会后抓好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市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都密切相关,各行各业皆可为、人人皆可为,大家要按照心中有数、手上有招、措施有力、工作有效的要求,抓好落实、抓好突破。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用心用情用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深化认识、形成共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动力从主要依靠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

  一是深刻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省委、省政府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省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各地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共同行动。新常态下,供给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四降一升”问题,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煤炭领域税费收入一直是我市财税收入的顶梁柱,2010年全市煤炭行业税收达49.6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53.53%;
而2015年全市煤炭行业税收仅为25.5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18.6%,五年时间总量减少了近一半。还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总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有出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要深化认识,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有力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市弯道取直、转型发展、同步小康的攻坚战和突围战。衡量经济发展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结构,一个是总量。结构代表的是经济质量和效率,总量反映的是经济数量和规模。六盘水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象是总量上的差距,根本是结构上的差距,特别是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大幅落后于发达地区。从产业结构看,作为“老三线”工业城市,我市产业结构单一,二产偏重、偏单的格局依然突出。截至2015年底,全市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达97.6%,煤钢电等传统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6.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28%,工业存量仍然是六盘水稳增长的关键和“过日子”的基础。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既要通过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焕发生机,又要提升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从企业主体看,全市共有企业主体30931户,仅占全省的7.4%,仅为贵阳的21.98%、遵义的56.85%,企业主体总量较少、规模较小,市场活力不够强。从产品品牌看,全市仅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贵州省著名商标58件,分别占全省的1.9%和5.7%,产品品种多、知名品牌少,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从市场销售看,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4.5亿元,但总售出仅0.4亿元,不到十分之一,说明在拉动消费方面空间和潜力还很大。从资源要素看,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达911.58万千瓦,发电量为354.72亿千瓦时,五大火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全省低127小时,有1527小时闲置,发电能力未充分释放。差距就是潜力,后发就是优势。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认真查找差距、找出症结,从生产端入手、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发力点、着力点,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加快将能源资源富集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奋力推动弯道取直、转型发展、同步小康。

  (二)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改革目标、突出改革重点,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一要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供给侧,就是从产出角度来看的一种生产过程,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结构性,主要指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的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增长动力结构等。改革,主要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需要重点推进的改革事项。总体来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

  二要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具体讲,重点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行动自觉,切实贯彻落实好五大政策支柱,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让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在凉都大地落细落小落实。另一方面,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三大战略行动、三件大事、四条新路总路径不动摇,细化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处理好传统与新兴、长板与短板、生态与产业、外引与内联、先富与后富“五大关系”,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三要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方面,从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来看,虽然我市煤钢铝电材等传统产业低端化、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突出,但并不是过剩产能,首钢水钢、双元铝业等企业也不是“僵尸企业”,关键是要通过转型发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去库存方面,要结合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大库存房地产消化力度。去杠杆方面,要落实好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创新金融产品,运用金融产品,完善借、用、还一体化机制,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问题。降成本、补短板方面,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研究,抓好贯彻落实。

  四要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孙志刚省长强调,要围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从三次产业全面发力,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达到两个目的、实现四个转变、建成一个体系,即达到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目的;
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低质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
基本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特色产品生产供给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孙志刚省长强调,产业兴则贵州兴,产业强则贵州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最核心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从三次产业全面发力,将“死”资源变成“活”资源、“黑”资源变成“绿”资源、“冷资源”变成“热资源”。

  (一)围绕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我市农产品品种多但规模小、品质好但品牌弱,“三品一标”认证比例仅为3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率仅为18.65%,低于全省24个百分点、全国34个百分点。我市具有立体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等优势,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后劲足、潜力大,通过发展山地特色农业能够更好、更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要大力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要科学布局农业特色产业,第二步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第三步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接二连三”。就目前来看,我市山地特色农业还存在管理粗放、成活率低、配套设施差距大、利益联结机制不牢固、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不负责任,甚至采取欺骗手段,劳民伤财、害人害己。要切实把基础性工作做好做扎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陈敏尔书记指出,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对六盘水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力实施“3155工程”,加快发展山地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围绕打造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突出竞争优势和唯一性,加快发展红心猕猴桃、刺梨、核桃、茶叶、中药材、红豆杉等农业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加强后续管护和结构调整优化,突出品种、品质、品牌联动,着力推进“三品一标”产地认证,不断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加快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要因势利导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抓好林下经济结构调整,引导老百姓种植有市场前景的林下经济品种,大力推广林菜、林药、林草、林禽等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在特色经果挂果前3至5年时间,农民收入不减、效益不降。要加快发展特色养殖和山地畜牧业,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扩大肉类总产量,提高牛肉、羊肉比重,逐步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顺应老百姓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的新期待,继续实施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实现“地下是煤海、地上是林海”,“林海”不仅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确保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达到60%以上。

  二是立足种好、管好、效益好,大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着力解决“怎么种、怎么养”的问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更是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大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优化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总体布局,着力推进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工作,打造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农业技术、品种和产品。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肥料等技术研发,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网络化、发展方式集约化,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要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行政事业身份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创新创业,让本土专家把论文写在凉都大地上。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科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三是立足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农村先进生产方式,着力解决“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在科技通讯高度发达、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下大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让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要创新销售方式。大力开拓省内、省外市场,加强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通过农产品展销会、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等方式,让“黔货出山•凉都珍好”走向市场、走向全国,提高特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要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深化“三变+金融+特色产业”“三变+金融+扶贫”“三变+特色产业+扶贫”等模式,把“三变”改革与精准脱贫等结合起来,扎实做好股权确定、平台建设、经营主体、风险防范等基础性工作,真正做到“墙内开花墙内香”。通过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激活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让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让全市人民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二)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标,坚持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做大增量,大力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六盘水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以煤电钢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仍然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受经济下行压力趋紧影响,传统产业首当其冲、处于风口浪尖。2015年,全市原煤、水泥产量分别增长0.7%和6.7%,钢材、铝材产量分别下降23.7%和59.5%,价格均不同程度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传统产业出力不足,新兴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工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大抓手,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一是突出降成本、稳增长、促转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两条腿”走路,千方百计稳定工业运行。大力支持重点行业化危为机。坚持“喜新不厌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每一行业、每一企业,制定支持措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煤炭产业,按照建设提升一批、重组提升一批、转型提升一批、融合提升一批的要求,着力在降成本、提升综采装备水平、采煤与采气结合、煤矸石综合利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年内要完成“六化”矿井建设30对,新增机械化矿井10对以上;
力争用3至5年时间,关闭退出煤矿39处,压缩煤矿规模639万吨左右。电力产业,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产业”模式,建立煤电和相关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帮助发电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发电负荷,支持市内电厂与用电大户直接交易,推进电能就地转化利用。钢材产业,大力支持首钢水钢转型升级、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加快发展精品长材、优特钢、特殊钢等系列产品,做强钢铁主业、做优非钢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材产业,支持建材企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水泥、石材。同时,帮助建材企业开拓市场,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依法依规优先选用本地合格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打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这张“大牌”,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循环化、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水平、集约化水平,今年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要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加大煤层气、页岩气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综合运用瓦斯提纯、采煤采气并重和地面抽采等多种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建设贵州非常规天然气示范抽采基地。大力推进煤矸石、矿渣、建筑废料、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实现资源“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大力实施“百企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存量、改造提升现有产能,主动减量、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年内实施40户规上企业技术改造、新增1200户以上企业市场主体。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真心实意、精准服务,着力帮助首钢水钢、水矿集团等重点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二是突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瞄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新兴产业,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不断催生新业态、形成新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不断增加大数据产品的服务供给。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用好“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再出发”活动成果,确保项目落地、资金到位、人才引进“3个100”目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快推进“云上贵州•安全云”运用中心等一批大数据项目建设,建成北斗大数据、中国网络菜市场等一批产业园。到2020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左右。要不断增加大健康产品的服务供给。突出“医养”“健养”结合,大力发展滋补养生、休闲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推进大健康六大产业体系建设。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培育一批优质、高端天然饮用水品牌,力争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三是突出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动工业产业业态产品创新。要注重工业产品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产品更个性化、让服务更人性化、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个性化、唯一性的要求,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从初级向精深转变、从中间产品向终端转变、从一般产品向品牌转变。要筛选一批产品质量好、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占有率高、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工业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要注重技术创新。2015年,全市研究与开发(R&D)投入强度仅为0.39%,远低于全国2.1%、全省0.62%的平均水平;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81件,仅占全省的1.54%;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28件,排全省第7位,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7.9%、全国平均水平的4.4%;
全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共36家,仅占全省的3.51%。要加快实施“686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智能化升级,以科技创新助推工业提质增效。要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今年,要实现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2.6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要依托“互联网+”,推进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挖掘特色服务产品,满足多品种、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需求。要依托大数据海量信息,推进工业生产营销模式创新,精准分析细化目标市场,实现供给者与消费者大规模高效互动。要依托全省“工业云”,对企业要素供应链、产品生产链、市场销售链等进行流程再优化,实现要素配置更高效、生产成本更经济、经营管理更规范。

  (三)围绕建设山地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大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具有涉及行业多、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占GDP的比重越高代表经济结构的档次越高。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9.4%,低于全省5.5个百分点、全国11.1个百分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几个具有引领性的服务产业,带动全市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

  一是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我市旅游总收入为73.82亿元,仅占全省的2.1%;
旅游业增加值20.23亿元,仅占GDP比重1.68%,低于全省7.5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旅游消费支出590元,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408元、343元;
游客在旅游消费中购物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仅为15.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体育娱乐消费仅占总消费的25%。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要增长30%以上,个别地方要达到50%以上,我市要力争实现60%以上增长。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深挖潜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把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千方百计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要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推进牂牁江、梅花山、乌蒙大草原等重点旅游景区深度开发,推出黄果树瀑布源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批新兴旅游景区,以娘娘山、哒啦仙谷、妥乐古银杏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全面带动各主要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要精心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坚持借船出海、借势扬势,加强与周边知名景区的互动、联动,积极借助黄果树、织金洞、草海等知名景区,打造一批跨区域的旅游线路。要加快完善景区交通基础设施,抓紧启动沪昆高速公路(扩容)普盘段立项建设工作,推进野玉海、梅花山等旅游公路建设,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尽快完善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供水、供电、通讯、厕所、应急救援等设施,提升景区服务功能。要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地域标志的商品,研发出具有本地民族、民俗、“三线”文化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要全力推进旅游营销,引进、培育一批旅游中介机构,不断扩大“中国凉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州旅游业发展实行单项考核,涉及餐饮、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再勇书记要求,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国出境,都要积极宣传推介我市旅游业,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市生态旅游委要抓紧安排今年各项宣传推介活动,提高“中国凉都”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市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全国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发展现代物流业大有可为、潜力巨大。要全力推进通道建设,打通更多出境出海通道,打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着力改善物流条件,让物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要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开工建设六枝木岗物流园,加快粮油储备中心、农产品仓储交易物流园建设,推进红果、钟山经济开发区两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抓好物流企业主体培育,扶持壮大一批本土现代物流企业,招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项目落户六盘水,年内培育大型物流企业2户以上。要创新物流发展方式,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实现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人员、货源、车源的智能化调度。要加快物流平台建设,千方百计推进六盘水海关建设,确保今年9月底前建成开关运行。到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0%以上。

  三是推动电子商务提速升级。全省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你追我赶、突飞猛进,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要注重主体培育,按照“外部引进一批、本地孵化一批、存量网商提升一批、传统企业触网一批”的要求,大力实施电子商务发展“百千万工程”,推动“盘云煤炭”“凉都购”和晶灿电商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支持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抓好六枝特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快电子商务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年内建成4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50个电商服务站(点)。要注重模式创新,围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供销社+互联网+电商”等新型商业运行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景区,引导更多群众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更多市场主体运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提升社会商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要注重平台建设,积极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共建、社区共享的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就地发展电子商务,以功能完善的园区平台引领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推动房地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商品住房库存量达244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去化周期达19个月,超出16个月的警戒线。房地产市场一头是商品房高库存,一头是绝大多数城镇非户籍人口在城镇没有合适的住处,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化解房地产库存。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人口市民化、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挂钩”,打通保障性住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住房之间的政策性通道,鼓励支持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确保今年完成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4万人以上。要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做实做深做细基础性工作,抓好政策宣传和发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78328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快消化存量商品房。发挥公积金贷款购房作用,实现公积金异地贷款“应贷尽贷”,拉动购房需求,刺激市场供应。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形成“薄利多租”的住房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将一批库存住房进行适当改造,满足游客租住需要,降低商品房空置率。要对城区农民工购房需求、购买能力进行详细摸底,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促进房地产去库存。

  三、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加快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一)大力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一要深化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下放的一律下放,该调整的一律调整,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让市场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让基层的作用发挥得更直接,让服务对象更满意。要强化后续监管,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做不好的事,政府要管好、管到位,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二要创新行政管理。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政务“三个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市县乡政府行政事务“一张网”,畅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加快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环节、过程和责任,把权力运行的边界公之于众,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三要提升行政服务。大力推行上门服务、综合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打造“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政务服务模式,让更多人创业就业,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陈敏尔书记强调,企业是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企业好则经济好,企业强则贵州强。我们要坚持企业为基的理念,更好地发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更加重视省属驻市国有企业发展,积极支持首钢水钢、六枝工矿、水矿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脱困发展、转型发展。按照省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六枝工矿社会职能移交承接工作。加快推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按照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要求,通过重组整合、增资扩股等方式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理顺市属国有投融资公司管理体制,加大专项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实现更好更快、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民建、工商联界联组讨论时重申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强调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要亲商、安商、富商,但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那种关系。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亲人、把企业的事当家事,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真心实意为企业家搞好服务,特别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不跟老板“勾肩搭背”“搞猫腻”。要大力实施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全力实施小微型企业“125”计划,把任务分解到县区、到部门、到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成长为明天的小巨人企业、后天的产业支撑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做到一视同仁。

  (三)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充分释放创业创新潜能,真正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要着力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好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大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立“凉都创客”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目前,国家对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分配制度进行了调整,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直接参与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可以享受成果转化收益的50%以上。要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合作,支持煤矸石综合利用、玄武岩提取纤维等高端业态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要完善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激励政策,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激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新潜力。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公共供给短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机遇意识,全力以赴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激活有效需求,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整体性。

  (一)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目前,我市仍有贫困人口38.99万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0.94个百分点。贫困是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要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八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强化“六大责任”,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和“33669”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坚决打赢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要把脱贫攻坚与扩大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从需求出发进行精准供给,以精准供给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脱贫攻坚推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今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实现六枝特区、水城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7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30个贫困村退出,完成2.7万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近期,市委、市政府还要召开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大家要抓好落实。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孙志刚省长强调,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跟不上,提高其他领域的供给水平就缺乏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但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014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1017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7.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仅为全国的64.5%。“十三五”期间,交通部将在全国选择100个县级行政区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试点工作。要抓住用好这一重大机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沪昆高速公路(扩容)普盘段、宜宾经毕节到六盘水段、董大公路三条公路的立项建设工作,建成“三横两纵一环线”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要坚持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提调并举,加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十三五”开工建设盘县英武、水城县彭家桥两座大型水库,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同时,要统筹抓好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补齐教育医疗事业短板。我市教育医疗事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下更大力气补齐短板。教育方面,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8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1.8%,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分别比全国低0.19%和8.2%。医疗方面,2014年,全市农村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27.27张,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7.5张和7.15张;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43人,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少13人和5人;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1人,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少17人和9人。要深入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推动高校内涵建设、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今年,要确保六枝特区、盘县、钟山区基本普及15年教育和盘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省级验收。要深入实施健康凉都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十百千”工程,着力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提升医疗资源供给能力。

  五、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强大气势,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一)着力强化改革要素保障。优化要素供给,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是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是下大力气降低用电成本。同全省一样,工业用电成本偏高是导致我市传统工业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省里已明确提出,要用好全国首批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从输配电价、电力市场直接交易等环节发力,力争全省大工业平均用电成本降低20%左右,使我省大工业用电价格成为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降低用电成本作为降成本的“牛鼻子”,学会算大账、全局账、长远账,采取有效措施,大幅降低我市大工业平均用电成本,让企业有盈利空间,开足马力生产,为稳增长多做贡献。要着力打通煤—电—用产业链,加快局域电网建设,深入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长效运行机制,让用电企业用得起、发电企业发得多、供电企业收入增。同时,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鼓励城乡居民多用电,千方百计扩大用电消费规模。

  二是下大力气降低物流成本。我市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5和9.4个百分点;
通过对27种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反映,大米等谷物类居民生活必需品物流成本排全省第一。要围绕解决通行成本高、货车空载率高、仓储成本高、装卸转运成本高的“四高”问题,切实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创造“物畅其流”的条件。要充分发挥我市铁路密度高于全省的独特优势,加强与成都铁路局对接,采取组装配套、打捆运输等方式,争取更多货物由公路转为铁路运输,并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使物流成本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和组织效率,降低货车空载率和仓储周转周期。

  三是下大力气降低融资和税费成本。我市企业融资上浮幅度大、“过桥环节”多、中介服务费用高,实体经济“吃不到”“吃不起”“吃不好”“吃不饱”的问题普遍存在。2015年,全市仅有8.7%的优质企业享受基准利率,21.51%的企业需要上浮30%以下,18.45%的企业需要上浮30%—50%,26.96%的企业需要上浮50%—100%,24.38%的企业则需要上浮100%以上。同时,税费成本也较高,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税费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6.99%,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7.99个和2.39个百分点。要着力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搭建政金企常态化合作平台,减少企业融资的中间环节;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大力清理整顿不合理的金融服务收费,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的行为,降低企业融资环节的额外成本;
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着力降低税费成本,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支持政策,全面落实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税收优惠政策,平衡好“放水养鱼”和财政增收的关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
进一步正税清费,规范涉企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严肃查处各类乱收费行为;
取消、暂停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部分经营性收费。

  (二)着力强化改革政策保障。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坚持靶向发力,整合现有政策,积极创新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落实配套政策。要注重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这些政策文件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吃透文件精神,从字里行间找政策、找项目、找机遇,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要注重政策配套,抓紧研究出台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N”配套文件,统筹谋划好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具体方案,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各县区要明确抓手、突出重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注重政策托底,优化社会政策供给,积极应对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阵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社会保障兜底力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要把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企业内部分流、促进转岗就业创业、企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二是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执行标准,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要突出问题导向,当前,标准缺失、标准制定不规范、标准涵盖有限、标准实施不力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降耗、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的标准少、缺口大。要按照国家和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围绕我市重点领域,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大力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倒逼企业技术进步。要参与标准制定,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煤层气开发利用、山地旅游等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领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话语权和主动权。要强化标准执行,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要严把产业进入关,提高准入门槛,不让过剩产能向六盘水转移,杜绝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按照省的部署要求,抓紧完善和实施煤炭企业相关标准,引导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三)着力强化改革组织保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组织保障是关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已经成立了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孙志刚省长担任组长、亲自抓落实。我市也已经成立了由再勇书记和我任双组长的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并明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分别牵头负责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各县区要抓紧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要上心上手、亲力亲为,亲自研究重大问题、亲自研究政策措施、亲自审定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新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推进一产、二产、三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宣传策划,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措施,让全市上下知晓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营造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典型经验和先进示范的宣传报道力度,总结我市改革推进中有独创性、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开设专栏、开展专访,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要加大负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要公开曝光,接受全市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狠抓督促检查。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目标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鼓励干事者,惩罚不为者。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年度任务,明确县区和部门责任,细化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改革措施落细落小落实。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督责任落实、督方案制定、督工作推进,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和单位要严肃问责。

  同志们,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干,关键是要干在实处、干出成效。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理念,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全力以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强劲动力。

 

 

 

 

 

 

 

 

 

 

 

推荐访问:结构性 大会上 供给 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讲话 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