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全国家畜布病疫情形势及分析(完整)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2-07-01 16: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家畜布病疫情形势及分析(完整),供大家参考。

全国家畜布病疫情形势及分析(完整)

 

 全国家畜布病疫情形势及分析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 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规定为强制报告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 我国布病得到了 有效控制。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近年来, 我国家畜布病又出现了 抬头趋势, 严重危害了 公共卫生安全。

 必须加大防控力度, 提高防控能力和科学防治水平, 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 疫情形势

 ( 一)

 历史流行概况 家畜布病流行已久。

 建国以来, 布病在我国的发生经历了 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 20 世纪 50-70 年代为高发期。

 部分省区疫情相当严重,尤其是在牧区, 严重地区的人畜感染率达到 60-70%。

 二是 80-90 年代为基本控制期。

 国家增加了 一定的投入, 采取“免、 检、 杀、 消、处” 等综合防治措施, 使布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家畜发病率由 87年的 0. 07%下降到 90 年的 0. 03%, 其中奶牛由 87 年的 0. 40%下降到90 年的 0. 23%。

 1991-2000 年为控制期, 国家继续加大布病防治力度,使布病疫情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 家畜基本控制在 0. 01%-0. 03 %,其中奶牛控制在 0. 06%-0. 13%。

 三是 2001-2007 年为 反弹回升期。随着市场交易频繁, 造成布病疫情反弹由 2001 年的 0. 03%上升到 2007年的 0. 06%, 其中奶牛由 2001 年的 0. 11%上升到 2007 年的 0. 97%,羊由 2001 年的 0. 07%上升到 2004 年的 0. 14%。

 二、 2007 年布病情况。

 2007 年 10 月 , 农业部对北方“布病” 高发区的 10 个省区进行了 抽样监测。

 本次共监测 40 个县, 检出布病的有 28 个县, 占 70%, 检出结核病的有 25 个县, 占 62%, 既检出布病又检出结核病的有 21 个县, 占 52%。

 监测 2, 282 个养殖场户 , 共有241 个阳性场户 , 占 10% 。

 监测结果显示, 在一些牛羊养殖大县,“布病” 感染率较高。

 布病:

 内蒙古土左旗县阳性率达 10. 40%; 黑龙江杜尔伯特县达 8. 40%、 安达市达 7. 00%。

 结核病:

 吉林大安县阳性率达 9. 60%, 陕西富平县达 6. 40%, 宁夏惠农县达 5. 60%。

 部分地区“布病” 严峻的疫情形势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2007 年 10 月 , 农业部对北方“布病” 高发区的 10 个省区进行了 抽样监测。

 本次共监测 40 个县, 检出布病的有 28 个县, 占 70%,检出结核病的有 25 个县, 占 62%, 既检出布病又检出结核病的有 211987-2007年全国布病监测阳性率趋势图0. 00%0. 20%0. 40%0. 60%0. 80%1. 00%1. 20%阳性率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年份牛羊其中奶牛

 个县, 占 52%。

 监测 2, 282 个养殖场户 , 共有 241 个阳性场户 , 占 10% 。监测结果显示, 在一些牛羊养殖大县, “布病” 感染率较高。

 布病:内蒙古土左旗县阳性率达 10. 40%; 黑龙江杜尔伯特县达 8. 40%、 安达市达 7. 00%。

 结核病:

 吉林大安县阳性率达 9. 60%, 陕西富平县达6. 40%, 宁夏惠农县达 5. 60%。

 部分地区“布病” 严峻的疫情形势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目 前, 我国“布病” 已发展成对农牧民和畜牧业危害较大, 社会问题反映较多的人畜共患病。

 从“布病” 的发展趋势看, 形势不容乐观。

 二、 问题分析 经过大量的调查了 解, 目 前全国家畜“布病” 疫情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疫情范围急速扩大, 呈蔓延态势。

 据统计, 2003 年-2007 年,全国布病发生的省( 市、 区)

 数分别为:

 26、 27、 29、 29、 24 个,发病县分别为 109、 218、 230、 258、 374 个。

 全国结核病发生范围,2003 年-2007 年 5 年间发病有省( 市、 区)

 数依次为:

 26、 27、 29、29、 24 个, 发病县分别为 111、 69、 72、 101、 182 个。

 家畜布病 2007年全国涉及 374 个县, 646 村, 与 2003 年相比, 分别增加了 243、 238个百分点; 与 2005 年相比, 分别增加了 63、 132 个百分点。

 奶牛结核病 2007 年全国涉及 182 个县, 654 村, 与 2003 年相比, 分别增加了 64、 182 个百分点; 与 2005 年相比, 分别增加了 153、 224 个百分

 点。

 二是奶牛阳性率急剧升高, 病畜迅速增多。

 据统计, 2007 年全国奶牛布病阳性率 0. 97%、 阳性病畜约 15 万头, 与 2003 年的 0. 63%、5 万头相比, 分别增加了 34、 200 个百分点; 2007 年全国奶牛结核病阳性率 0. 65%, 阳性病畜 9. 8 万头, 与 2003 年的 0. 45%、 3. 6 万头,分别增加了 20、 172 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地区“布病” 感染率较高, 防治形势严峻。

 2007 年 10 月 , 农业部对北方“布病” 高发区的 10 个省区进行了 抽样监测。

 本次共监测 40 个县, 检出布病的有 28 个县, 占 70%,检出结核病的有 25 个县, 占 62%, 既检出布病又检出结核病的有 21个县, 占 52%。

 监测 2, 282 个养殖场户 , 共有 241 个阳性场户 , 占 10% 。监测结果显示, 在一些牛羊养殖大县, “布病” 感染率较高。

 布病:内蒙古土左旗县阳性率达 10. 40%; 黑龙江杜尔伯特县达 8. 40%、 安达市达 7. 00%。

 结核病:

 吉林大安县阳性率达 9. 60%, 陕西富平县达6. 40%, 宁夏惠农县达 5. 60%。

 部分地区“布病” 严峻的疫情形势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四是人畜“布病” 疫情关联程度明显。

 据卫生部和农业部对人畜“布病” 的统计分析, 2007 年人间发病地区以内蒙古、 黑龙江、 山西和河北为主, 四省发病数约占总数的 85. 50%, 畜间“布病” 发生严重的省份也是上述 4 省。

 在上述省份, 人、 畜“布病” 发生与流行的特点呈现出正相关性。

 基于上述“布病” 现状, 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严

 峻, 重大动物疫病频发, 国家对畜牧业危害程度较大的一类传染病如口 蹄疫、 禽流感等加强了 重视力度,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对家畜布病、结核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 没有把“布病” 的防治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没有认识到“布病” 疫情回升的严重性和防治的迫切性。

 二是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导致了

 “布病” 防治工作不到位。目 前国家仅对布病、 马传贫、 牛肺疫、 马鼻疽 4 种疫病每年投入 800万元防疫经费, 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还没有专项经费投入, 这些少量的防疫经费远远不能适应近年来家畜数量的连续增长和防治工作量增加的需要, 严重制约了 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由于经费太少, 监测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由于没有专项扑杀补助经费, 发现的病畜和检出的阳性畜得不到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畜主对扑杀阳性畜严重抵触, 病畜和阳性畜没有真正淘汰处理, 而是把病畜或阳性畜转移或卖出, 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三是流通环节监控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后, 全国家畜及其产品形成了 大市场、 大流通的格局, 家畜及其产品大范围的异地流通频繁,对“布病” 防治工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目 前, 各地对“布病” 流通环节上的监管能力和措施不能适应防治形势的需要, 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减少“布病” 在流通环节上传播的机会和风险。

 四是防疫队伍力量薄弱, 基层防疫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有的基层防疫人员 素质较差, 操作技能水平较弱, 加之设备设施简陋, 离“布病” 防控工作的要求有很大距离, 使基层“布病” 的防疫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 近年来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成绩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布病” 防治工作, 全国各级农牧部门把“布病” 列入重要工作来抓, 做了 大量工作。

 1、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实行依法防治。

 1985 年国务院颁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把“布病” 正式列入二类疫病防治。

 随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均把 “布病” 列为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 2007 年农业部颁布了《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2007 年卫生部、 农业部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布病” 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2、 制定防治规划, 有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防治工作。

 农业部先后组织编制了 布病 “八五”、“九五” 防治工作规划,“布病”“十五”防治工作规划, 每年制定下发年度工作计划, 组织开展全国“布病”防治工作。

 疫区各级农牧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的总体部署要求, 制定了 本地区“布病” 防治的具体工作计划, 并组织推进实施。

 3、 全面实施“布病” 综合防治措施, 稳定控制“布病” 疫情。据统计, 1987-2007 年全国布病防治, 共免疫家畜 75832 万头次, 其中奶牛 397. 6 万头, 羊 61463 万头, 猪 1807. 6 万头; 共检疫监测家畜 104542 万头次, 其中奶牛 2406 万头, 羊 39919 万头, 猪 50017 万头; 共检出家畜阳性范围 2769 个县次, 9324 个村次; 共扑杀病畜181966 头, 其中奶牛 47324 头, 羊 115774 只, 猪 10192 头。

 2000 年-2007 年全国结核病防治, 共检疫监测奶畜 1804 万头次, 共检出奶畜阳性范围 691 个县次, 1735 个村次, 共扑杀奶畜 19808 头。

 这些措施的落实为全国家畜“布病” 疫情稳定控制发挥了 重要作用。

 4、 加大了 资金投入力度, 为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从 80年代起, 国家每年投入 800 万元资金用于布病、 马传贫、 牛肺疫、 马鼻疽等的防治工作, 结核病未投入经费。

 各疫区省也相应加大了 布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1987 年-2007 年, 累计投入布病防治经费 29128. 4万元, 其中近 5 年投入经费 19778. 6 万元, 占总经费 67. 90%。

 这些经费的投入有效的保障了 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5、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适应防治工作需要。

 按照国务院兽医体

 制改革的要求, 在新一轮的兽医改革工作中, 各级农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布病” 防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国家成立了 以兽医局为兽医主管部门,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兽药检察所为技术支撑, 各省级相应成立了 动物防治机构, 为“布病” 防治工作提供了 组织和人力保障。

 搞好布病防控措施 ( 一)

 建立健全管理和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和农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 “布病” 防治工作, 将“布病” 防治工作摆上全局重要工作的位置。

 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

 社会参与” 的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布病” 防治工作新模式。

 严格实行“布病” 防治工作目 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在农业部和疫区各省建立“布病” 防治专家委员 会, 具体负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咨询、 督查指导、 评估、 验收等工作。

 ( 二)

 落实防治经费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和分级负担的要求, 根据规划所确定的防治目标和防治任务, 落实财政家畜“布病” 防治经费, 保证规划所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得到充分有效落实。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 培训、 宣传教育等给予补助。

 各级政府和农牧主管部门要根据防治工作量, 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

 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 保证专款专用, 提高使用效率。

 ( 三)

 加强部门协作 农业部、 卫生部、 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建立家畜“布病” 防治工作部际联系制度, 定期通报情况, 研究制定家畜“布病” 防治工作有关政策措施, 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疫区各省也要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家畜“布病” 防治工作协调机制, 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共同做好辖区内家畜“布病” 防治工作。

 ( 四)

 强化防治措施的落实。

 在政府统一领导、 相关部门协助支持下, 疫区各级农牧部门按照

 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要求, 全面落实免疫、 监测、 检疫、消毒、 扑杀等各项防治措施, 强化综合防治工作的力度, 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如期实行规划所确定的防治目 标。

 ( 五)

 加强督查、 考核和评估。

 实行家畜“布病” 防治工作督查、 考核、 评估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

 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对疫区各省规划执行情况的督查、 考核和评估活动, 对在督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对督查、 考核、 评估等情况进行通报; 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 要责成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以此全面推进“布病” 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 六)

 推进科技创新

 依托全国兽医科技和人才优势, 充分发挥兽医研究机构的作用,组织联合攻关, 加快研究开发“布病” 方便、 快捷的诊断、 监测等技术和高效、 安全、 廉价、 使用方便的疫苗和治疗药品。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注重引 进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 推广应用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

  ( 七)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运用广播、 报刊、 编发宣传资料、 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宣传方式,向政府领导、 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广泛宣传家畜 “布病” 的危害性、疫情的严重性以及防治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 特别是要向广大的养殖户 宣传“布病” 防治有关政策和技术措施, 使他们自 觉配合政府和防疫部门共同做好“布病” 防治工作, 营造领导重视、 部门配合、 群众参与的防治工作新局面。

 ( 二)

 近年来对防治家畜“布病”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成绩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布病” 防治工作, 全国各级农牧部门把“布病” 列入重要工作来抓, 做了 大量工作。

 1、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实行依法防治。

 1985 年国务院颁布了《家畜家...

推荐访问:全国家畜布病疫情形势及分析 家畜 形势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