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国资国企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主导(3篇)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4-09-10 17:19: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国资国企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主导

  

  Managementisdecision-making.勤学乐施

  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国有企业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分类?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含义更宽泛,它还包括地方政府参与投资、控制的企业。国有企业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因为它发挥着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保障国家安全、掌握国家能源、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的含义

  国有企业,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含义更宽泛,它还包括地方政府参与投资、控制的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

  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实行的转换机制、抓大放小、改组改制、主辅分离、兼并重组、政策性破产以及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都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践。

  二、国有企业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对国企做出不同的分类。

  1、以管辖范围为分类标准,国企可以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两类;

  其中,国企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成立的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一般规模大,效益高。而地方国企的生产资料归地方人民所共有,如省属国企和市属国企等。

  2、以业务类型为标准,国企可以分为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

  在这个分类中,垄断性国企,是指业务范围由国家授权,并且垄断经营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涉及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如

  交通、石油、通信、军工等规模宏大,地位重要的行业。竞争性国有企业与垄断性国有企业相对,其业务范围不受国家垄断。这一类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更具有活力。

  经过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国有企业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因为它发挥着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保障国家安全、掌握国家能源、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国有企业的知识,请关注。

  国有企业改制退休年龄是怎么规定的?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不同意怎么办?

  国有企业人员醉驾是否会被开除

篇二:国资国企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主导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第一篇: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随着政策的出台,部分国有企业进入改制大潮,林星板业充当其中.改制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进步措施。但是改制以后,面对“员工身份全部置换”的改制,员工的思想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一些员工在社会上从事相当不错的第二职业,他们对企业改制不闻不问,他们

  认为改制是领导的事,企业改成什么样与我没多大关系。

  二、有的员工对企业改制究竟是怎么回事心理不清楚,他们只相信自己身边的朋友,人家说啥他听啥。

  三、在效益好的企业,有一部分员工认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挺好,为什么

  要改制。

  四、绝大多数员工担心置换员工身份买断工龄时,企业给的补偿金太少,企业一旦

  让员工参股,员工投入的资金太多而无力承担。

  五、有的员工无一技之长又吃不了苦,害怕企业改制几年后下岗,在社会上找不到

  工作。

  种种思想的产生与存在有多种原因,因此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建议:企业要引导职工抛弃落后,守旧的思想,树立竞争,合作,奋进的意识,增强员工团队合作精神,让员工把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林星板业才会蒸蒸日上。

  第二篇:石化产业项目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石化产业项目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2014年6月5日

  来源:中研网

  【打印】

  【繁体】

  分享到:

  中研网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其中,石化项目的选址和布局是最近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领域,还有个别城市因为PX项目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进而改变了原来的项目布局。

  所以,此番常务会议指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链条长,产品覆盖面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部分产品过多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安全环保优先、科学合理规划、提高产业效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搞好石化产业布局,使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

  从上述措辞就可以看出,公众最为关注的“安全环保”是处于优先的地位,而产业效益则居其后,这充分说明国务院对于公众关切的石化项目的高度重视。过去一段时间厦门、昆明、茂名等地因石化项目发生过群体性事件,冲突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大家在安全环保与产业效益上有分歧。常务会议讨论和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就是在求取石化产业的最大民意支持。

  毫无疑问,石化项目通常都是大投入,而且由于是国计民生的项目,无论是税收、就业还是官员政绩都是水到渠成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很热衷引进这样的项目。但是,一些城市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存在与公众沟通不足的问题,此前它们在环境执法上又不能获得公众完全的信赖,最后导致了当地石化项目的中止或调整。

  这种结果,企业、政府和公众都是不愿看到的。有报道称,《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将于近期出台,这是对石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安排,我们期待这一“顶层设计”能够有效消除公众的疑虑,促进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就选址和布局而言,要想得到民意的普遍支持,还需要有更多作为。

  首先,石化产业的选址和布局需要严格环评、科学论证,要服从国家的战略和产业规划,它不能基于地方的GDP冲动或者个别官员的政绩诉求。过去,国内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问题,一大原因就是没有科学论证,盲目违规乱上。这个过程中,或许有个别

  官员受益升迁,却给地方留下一个烂摊子,最终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所以,石化项目的布局必须建立在科学调查、严密论证的基础上,避免重蹈一些产业的覆辙。

  其次,政府要切实加强安全环保监管,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两者联动及时排查隐患。一些引发舆论反弹的石化项目,往往是因为担心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环保上“说得好却做不好”。尤其在开建之初,政府和企业都认为建造该项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甚至一些标准堪比国际标准,公众则认为标准可能很好但执行情况没法保证,一旦项目建成,老百姓就难有话语权。于是,一些人认为与其将来受制于人,还不如先发制人,结果不少石化项目就此陷入僵局。

  再次,从严查处环境违法事件,建立合理的环境侵权补偿和赔偿机制。公众在石化项目上的忧虑值得重视,但石化项目并非今天才有,各国都有类似项目,所以公众还是要配合与理解石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想获取民意支持,就需要从两方面保障公众的权益,一是在项目建设之初,对于选址周边确有影响的居民给予必要的补偿,这是获得他们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二是一旦发生环境侵权,对于受害居民给予充分的赔偿,甚至可以提前设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或者主动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样最大程度体现政府与企业的诚意,才能获得居民的谅解与配合。

  总之,石化项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能因为遇到抵制就被“妖魔化”,公众也需要理解和支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政府也有责任加强信息公开、科普宣传和解疑释惑,保障公众知情权,不要把公众推到对立面。企业则需要遵纪守法,尤其是言行一致,承诺的环保标准必须说到做到,否则不仅是给企业自身带来麻烦,还损害了全行业的声誉。

  第三篇:《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内容讲述的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由一般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

  【教学难点】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里,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论证:我们先来看以下的两个图表(见课件)图1: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图2:大中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图

  教师设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8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教师设问: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影响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集体和个体以及其他经济形式都增长了。国有企业退出了那些没有竞争力的行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但

  这种变化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国有和集体经济加起来在国民经济还是处于优势地位的。

  图3:大中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图(见课件)教师设问:通过这个图表,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在国企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最大,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才17.8%.教师设问:通过以上两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数字:

  第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做企业难、做国有企业尤其更难,做红塔企业更更难啊。”

  难就难在红塔不是一个一般的企业。它每年为国家创造利税上百亿元,是国內数得上的上缴稅收企业。它一度撑起了云南省财稅收入的半壁江山。──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

  2006年上半年,红塔集团产销两旺,生产卷烟139.53万箱,同比增加4.36万箱,增长3.23%;销售卷烟137.62万箱,同比增加3.73万箱,增长2.79%;实现税利99.08亿元,同比增加7.41亿元,增长8.09%。产品结构提升,主力品牌产销增长,品牌集中度提高,“玉溪”、“红塔山”、“红梅”三个主力品牌销量全面上升。播放视频:中国一汽

  教师设问: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关于中国一汽的材料,思考并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什么基本特点,有什么优势?

  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大力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2、大力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1995年我国拥有整车厂122家,改装厂626家,全年共生产汽车150万辆,不到美国通用汽车生产产量的1/5。

  材料二:1996年调查表明,全国29个地区生产电视机,23个地区生产汽车,23个地区生产洗衣机,23个地区生产电冰箱等,都存在地区趋同现象。中部与东部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7.9%。

  材料三: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

  教师设问:这三则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有企业的现在存在的问题,请你分析它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国有企业的现在存在的问题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表现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集中程度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即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程度低。

  表现二:地区结构不合理,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地区经济趋同化严重。表现三:产品结构不合理。

  播放视频: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大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2)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鉴于国有企业的现状,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①、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

  ②、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习拓展:

  (3)如何搞活搞好国有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

  论课题和实践,下面我们大家共同分享搞好国有企业的几个策略:

  策略之一:先养儿子,后当孙子,进行角色转换

  股份制改造为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紧缩银根,钱从何而来呢?1993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别出心裁的提出了“老子、儿子、孙子”理论:对于整体改制有难度的国有大型企业,他主张划出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进行改制,成立子公司,把“儿子”培养起来,然后“儿子”吃掉(收购)“老子”(母公司),于是“儿子”成了“老子”,原来的“老子”成了“孙子”,如此角色转换,整个企业就可活起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1993年5月28日,湖北化纤总公司果断决策,把公司所属效益最好的长丝厂划出来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以部分活带动整体活,吸收股金4066万元。第一期,1815万元股金注入到很有发展前途的漂白粘胶长丝生产中,长丝产量由2000吨一举跃到4000吨,每年直接增加效益2400万元。策略之二:化干戈为玉帛,共谋发展,避免两败俱伤

  策略之三:化零为整,组建企业航空母舰

  1996年3月,有“红太阳一族”之称的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低17~29英寸规格长虹彩电的售价,降幅为8%~18%,单机降价额为100元~850元。之后,零售市场一片火爆,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彩电价格大战”,这场大战给予那些年产量在几十万台甚至几千台左右的小企业以毁灭性的打击,被淘汰的命运已成定局。“长虹”主动出击,意在率先降价以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只有“航空母舰”式的大型彩电企业才具备强大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抗风险能力,才有利于与“洋货”竞争。“长虹”总经理倪润峰认为:彩电行业要抗击洋货,必须形成规模经营,通过资产重组,组成大集团,把过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事实上,“长虹”降价,延缓了进口彩电对我国大中城市市场的侵占。仅就74厘米彩电而言,“长虹”市场占有率由“长虹”降价前的14.37%上升到17.5%,同期进口彩电的市场占有率由49.045%下降至46%,进来更是下降至20%~25%。

  策略之四:无中生有,重新评估无形资产

  教师提问:

  注意区分公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关系。

  公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主体地位主要通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来体现的。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尝试着去完成下列图表。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核心问题,明确了了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少,但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探讨了一个现实问题: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在充分肯定其成就与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而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人教试用本(本站推荐)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基础知识导引】

  1.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有哪些方面的困难?2.我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讲解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必须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1)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国有经济的新优势,出现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经营水平有很大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3)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难点突破

  3.如何正确认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首先是由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体现出来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2)其次,从国有企业的现状看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性。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经营困难。表现为: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一些职工生活困难,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加以解决。这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增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

  (3)总之,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加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

  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目前,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2)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3)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养,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广大职工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4)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难题巧解点拨】

  例1目前,我国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并为城镇75%的劳动者解决了就业问题。据此回答1一2题。

  1.可见,放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可以()A.促讲经济繁荣,扩大社会就业B.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C.促进国有企业加快技术进步D.推进企业走向市场,增强活力

  2.根据上述材料,有人主张,在市场经济中放活小企业就是要出售小企业。在你看来,这一主张()A.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没有正确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C.否认了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D.坚持了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解析]第1题选A项。A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有正确的反映,B、C、D项的结论从材料中都没有明确表现出来。第2题选B项。从材料观点看,是一种对放活小企业的片面做法,故A、D项容易排除,C项的说法不准确。当然只有选B项了。

  [答案]1.A2.B[点悟]解答第1题的关键点是正确认识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的作用。解答第2题的关键点是正确认识放活小企业与出售小企业的关系。

  解答第1题的易错点是认为提高经济效益是主要的。解答和2题的易错点是认为题干的命题观点是正确的。【拓展延伸探究】

  例1在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有:电力行业各企业集团;冶金工业各企业集团;三大航空公司;汽车制造集团等。其资产的总额、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85.3%、84.3%、85.1%和114.5%。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了一个达到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一流水平的特大型企业。仅1994年就实现利润58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5亿元。

  阅读材料请回答:为什么说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解析]该题主要结合材料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的原因,可以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所拥有的资产、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材料中提到的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集团就具有这样的地位和作用。

  (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这可以从材料中的一些具体数据上得到说明。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就具有这个特点,起到支柱作用。

  [点悟]解答该题的技巧点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结合起来分析。

  解答该题的易错点是只注重回答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没有准确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的原因。【命题趋势分析】

  (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1)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更显得重要。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再次,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步达纲练习】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日趋活跃,科技活动经费的筹集和实际支出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据此回答1一2题。

  1.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②是由政府代表国家经营的③支配着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

  ④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上述材料主要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A.拥有雄厚的资产

  B.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C.其经营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D.在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据《经济日报》载文指出,不论是从国内发展看,还是从国际前景看,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努力做强做大。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要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据此回答3—5题。

  3.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努力做强做大,这是因为()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④企业是生产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之所以强调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是因为()①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②国有企业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③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贡献最大

  ④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下列选项属于国有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的是()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②实行按劳分配

  ③推行总经理年薪制

  ④采取公司制形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地一家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原来的国有资本1亿元全部入股。又吸引社会公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的股资1亿元。在增资的基础上,对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此回答6—8题。

  6.改革改组后的企业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是属于()A.国有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7.改革改组后的企业之所以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是因为()①盘活了企业资产

  ②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摆脱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

  ④充分发挥了私有制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8.上述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做法必然会()A.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B.使国有企业部分私有化C.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党中央提出的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方针。据此回答9一10题。

  9.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一批没有市场、失去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更好地抓住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对国

  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B.对所有行业的控制力上

  C.对非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

  D.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0.国有经济进而有为,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这种支柱作用表现在()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大,户型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贡献最大

  ④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90%的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全国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而经济建设和结构升级需要的新设备、新产品占60%以上靠进口。

  材料二: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家,前500家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利税总额却不及美国大型企业的前三家。它们的科技贡献率已达60%—80%,远远高于我国的水平。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调整和优化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会议决定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各讲了什么问题?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提出的问题和材料三的要求,我们应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②的说法是错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直接经营。2.DA、B、C项的说法都未涉及科技方面的内容,均不吻合题

  意。

  3.A④的说法不准确,在生产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不是企业,而是科技。4.D①②的说法都不对,公有制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及生产关系的基础。5.C②的说法不吻合题意,按劳分配不属于创新的表现。

  6.D改革改组后的企业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当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7.C③④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应舍去。

  8.DA、B项的认识都是错误的,C项的说法与材料做法无直接关系。9.AB、C、D项的说法都不是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表现。

  10.D①的说法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柱作用的表现。

  11.[点拨]第(1)问主要归纳材料的内涵,材料一主要从产业结构、产品状况的角度归纳。材料二可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角度归纳。第(2)问可以从市场、科技、改革等方面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低水平产品过剩,高新技术产品奇缺,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还要用外汇进口。材料二说明我国企业多,规模小,集约经营水平低,科技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整体效益。材料一、二共同说明在我国企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两个转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

  (2)第一,面向市场,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第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深化国企改革。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坚持“抓大放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第四,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篇: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工业新增

  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新增产值的70%,提供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8%,交

  纳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8%。全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

  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

  业开发。另外,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其

  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

  业

  发展的一个瓶颈。

  “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由于中国的商业银

  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

  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

  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

  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

  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中国

  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2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

  中小企业的融资。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但总体上

  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拥有较为直接的控制

  权,进而在目前的政策下,即使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相当幅度

  的上浮权利,但这种上浮在相当程度上还无法弥补其风险,只能通过

  设置“补偿性余额”、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等弥补这种风险。显

  然,这些措施导致了额外的交

  易成本,且对中小企业而言带有较大的歧视性。

  中国银行运做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烦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

  本极高。票据市场、应收帐款融资、保理以及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

  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极为落后。

  随着国有中小企业大规模改制的推进,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

  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中国非正轨金融发展

  的环境极为严峻;金融体制“双轨变革”产生的所有制歧视,使得现

  有中小企业主体——大量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融资支持。

  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

  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

  3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

  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

  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

  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

  金,但每年只安排

  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相对于

  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

  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

  323%,二者合计总拒贷

  率高达

  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

  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

  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

  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

  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

  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在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

  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

  4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

  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

  加剧。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

  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

  “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

  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

  性。中小企业需要一个能切实帮助解决融资难的专业机构产生。

  第三部分市场前景分析

  益阳市共有中小企业6567家,占全市企业的12%.年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中小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市企业总量的5%、6%和7%。城镇就业机会的45%来自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全市工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高达56%。益阳中小企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36个行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棉麻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电力、建材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市六大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小型企业为益阳担保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但是,中小型去也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截止2008年8月末,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217.9亿元。

  而中小企业贷款只占融资总额的45%。据对15多个行业的63家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等原因,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全市中小非公企业银行贷款满足率不足20%。担保机构的运行仍面临艰难的外部环境。小担保机构将近一半的担保公司找不到合作银行,无法开展担保业务。非公企业自身条件欠缺,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和经营风险大,银行不敢轻易对中小企业放贷。企业信用记录不完整,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的基本条件。

  从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较旺。据统计,2008年企业资金缺口大1068亿元,而全市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不

  过200多亿元,银行信贷资金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相比严重不足,有80%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如小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县乡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可以说益阳市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是面广、量大、额大、满足率低。这是与日新月异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不相符合的。

篇三:国资国企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主导

  

  彭剑锋:解决了这8个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企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总也进入不到深水区,就是因为没有深层次变革的冲动和意愿。

  文3400字|阅读约9分钟

  作者|彭剑锋,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

  授、博导,《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总第62期(7月出版,新刊预告)

  01解决了这8个矛盾,国有企业才能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矛盾:中国特色条件下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问题。

  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现在研究国企肯定离不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判断,中国国有企业有独特的定位,有独特的性质,有独特的社会责任,是支撑党的重要支柱和依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国有企业要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作为竞争性的企业,必须要有企业家精神,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没有企业家队伍,国有企业就只有管理没有经营了。

  企业家精神,第一是创新,第二是敢担风险。而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足,企业家真正敢于担当、勇于变革的意识和领导力不足。这种不足首先来自于国有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质,因为企业家的选拔机制不是市场化的,国企领导是多重身份,既是政府官员,又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在中国的国有企业里,做企业家是最难的,对综合素质要求最高,这就约束了国有企业家作为企业家的本能。第一,整个选拔机制不是市场化地选拔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第二,即使有企业家精神,在多重身份下最后也把企业家精神磨没了。

  目前国有企业之所以谈改革但总也进入不到深水区,就是因为没有深层次变革的冲动和意愿。第一,大家都说国有企业要大发展,要想大发展,企业家就必须要抓经营、抓发展,但是我们看到的国有企业更多通过行政力量的资产扩张,很难真正实现新的产业、新的业务的高速成长和发展。第二,国企有任期制,干好了调走,干不好也调走,使企业家没有恒心。因为没有恒产,当然就没有恒心。这种条件下很难呼唤企业家精神,很难激发企业家的长期价值主义思维,很难激发企业家的深层次的创新变革的冲动。这是两难。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推行经营层成员的任期制和契约化职业竞争队伍建设,以及中长期

  的激励,但实际上在这方面是没有走出来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要在多重身份下呼唤企业家精神,在变革中还要让有个性的企业家不出事儿,确确实实是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也就是说,既要坚持中国国有企业独特的定位和特色,同时又要呼唤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的深层次改革,国有企业的创新成长,如果这方面不突破,如果没有企业家经营管理团队作为支撑,那么国有企业就没有经营的魂。所以说,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定位的条件下激发企业家精神、呼唤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是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第一个命题。

  第二个矛盾:国有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经营质量的问题。

  中国国企现在进入世界500强的已经有将近100家了,改革开放40多年,国有企业通过体制的改革,通过资产的整合,除了少部分国企外,大部分国企靠产业整合、资本整合形成了超级企业,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国企是靠打出来,是靠创新出来的。国有企业如何从追求大走向做优做强,走出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规模不经济的困境,真正提升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国有企业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以及全球的产业资源的话语权,这是国有企业将来高质量发展的几个核心的方面。

  经营质量包括利润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全球市场占有率、人均效率等,在这些核心的经营指标上,国有企业跟世界级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通过对标就可以看出来。国有企业规模做得很大,但是在核心技术上还是被人“卡脖子”,未来中美的战略竞争中,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时刻会被别人在技术上“卡脖子”。现在是技术创新投入不够,顶尖人才缺乏,天才级的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这块文化土壤上很难生存。

  国有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是:第一,国有企业全面的经营质量的提升;第二,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现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跟华为、跟真正好的民营企业相比,是不足的,顶尖人才、核心人才是短缺的;第三,如何提升在全球产业资源中核心资源的掌控力,这三个方面是未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进一步说,就是国有企业如何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真正做大做强做优,如何真正提升全球竞争力、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和对全球核心资源的掌控力。

  第三个矛盾: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与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的矛盾。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感到生存空间越来越被挤压,尤其是大量的国有企业有品牌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民营企业感到了切实的威胁。所以国有企业未来到底怎么定位?哪些产业必须要由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哪些产业还是要给民营企业以生存空间?

  从政策层面上,想通过混合所有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几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际效果是,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里面基本上没什么话语权。从这一点来讲,国有企业未来在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公益性产业中要确立自己的产业定位,同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应协同发展。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大量灵活就业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活力问题,还是要靠民企,因为国有企业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担当使其活力和效能不可能超过民企。现在很多国有企业靠资金成本低,把资金成本倒给民营企业赚差价,靠这种手段获得

  盈利能力的,如果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对中国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给民营企业以空间。

  第四个矛盾:国有企业独特的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

  国企有独特的治理结构,我们要坚持党管国企的原则不变,坚持国有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变,但是,呼唤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潜能就必须要呼唤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市场化机制的引入。

  比如,国企到底是管企业还是管资本?现在提出国有企业要从管企业走向管资本,这个方向是对的,管资本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要走向市场机制,就意味着整个国有企业的领导治理和公司治理要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要建立真正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经营管理团队、职业经理人契约制度。从管企业到管资本,就必须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所谓国企体制纵深的改革,其实就是要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当然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怎么来解决,是一个问题,包括董事会经营班子的选拔、任用、中长期的激励计划。这是国有企业独特的组织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怎么协调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早些年国资委作了两项改革,一项是董事会建设,经营层人才的选拔市场化;另一项是EVA考核,这两项制度是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上的深层次的改革。一个是整个企业的经营权、决策权、管理权的分离,是决策的问题,如何提高决策的质量,决策的水平;一个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就是EVA。如果这两个公司治理的最底层逻辑不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没法深化的。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国有企业的纵深改革,一碰到这两个东西就走不下去。不对这两个东西进行深层次思考,深层次解决的话,怎么呼唤企业家精神,怎么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但是有个前提,是整个经营管理团队必须要市场化,只有人才市场化选拔,待遇才能市场化,只有待遇市场化,才能真正吸纳优秀的人才,真正参与市场竞争。这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个矛盾:国有企业的组织管理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矛盾。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组织变革的趋势是扁平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跨界。国有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与产业互联网时代对组织变革趋势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国有企业的组织运行机制很多不是客户导向,而是官本位导向,整个国有企业的程序过多,都是按部、处、科这些级别来的。未来组织要扁平化,要去中心化,是多中心制,而国有企业是单一中心制。为什么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生态型企业很难产生于国企?就是因为组织结构不适应。

  如果将来国有企业只在传统行业里面生存,是没有问题的。但真正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会倒逼你必须进行组织变革,扁平化、去中心化、去威权化、跨界融合,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解决与部门墙、流程桶之间的矛盾,实际上面临的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国有企业的新组织能力建设。

  没有新的组织结构,没有新的组织内部的协同机制,没有新的组织的职责分工,没有新的组织的内部协同,国有企业很难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而且新型的商业模式不可能在国有企业诞生。这些方面涉及到国有企业整个组织变革与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现在强调“生态化+平台型”组织、敏捷型组织、高效能组织,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声音去作决策,国有企业整个组织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层级跟它是相矛盾的。所以将来国有企业改革最难的就是组织变革,组织很难适应。

  未来的“战争”是立体化作战,国有企业面对新兴战略性产业、创新性产业的时候,组织上是滞后的,这是我们未来要考虑的,在特殊的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国有企业商业模式下,组织结构如何变革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国有企业里打破官本位,承认专家权威。比如,航天企业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承认了专家的力量,发挥了专家的作用,真正打破了官本位,在航天领域最受尊重的是院士而不是院长。我曾跟航天的人开玩笑说,你要是让我到去当个地方领导,我敢去,要是让我来你们这里,我真不敢来,别说当领导,就是室主任我也干不了,很简单,没有那种专业能力啊。

  第六个矛盾:国有企业的人才厚度高与效能低、活力差的矛盾。

  国有企业的特点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的低水平发挥,在国有企业的人才不能获得组织的赋能,他的内在的潜能和活力被约束了。那么,如何激发国有企业人才的价值创造与人才的创新活力?

  我们现在天天谈国有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谈了30年了,根子上是国有企业的干部制度问题。整个干部制度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去解决是改不了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谈,90年代就办培训班,但到现在还是“三项制度”改革。当然这么多年干部制度改革,也有做得好的。比如在一汽,徐留平去了以后所有的干部就地免职,全部竞聘上岗。但这就要求首先要有企业家精神,有了企业家精神,敢于担当,国有企业的人才机制创新也是可以做的。

  国有企业家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不怕告状,经得起告状,敢于搞改革。现在为什么一涉及“三项制度”改革就深入不下去?不是说改不了,而是很多国企领导自身经不住检查,一举报、一告状就把领导弄进去了,就改不下去了。当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涉及整个国有企业的绩效体制、激励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等,这里面可以做很多文章,也就是人的激活。

  第七个矛盾: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超前与行动滞后、策略和重点不突出的矛盾。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理念、顶层设计一直很先进。不过,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有时候过于理想化,突

  出表现在理念先进,但行为滞后;系统完备,但策略重点不准、不足,很难实现重点突破、系统突破。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渐进式系统推进,这是国有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

  当然,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要从底层做起,要主动变革,不要等、靠、要。常常是一碰到那些基本原则,国有企业就没法改革,但是可以在三四级单位先改革,让三四级单位经营机制市场化、人才市场化,这是国有企业可以做的,然后把底层最优的经验变成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这也是一个难点。

  第八个矛盾: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滞后。

  这种滞后不仅仅是因为数字化的投入不够不足,也在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的意识、数字化推进的水平和效果,到现在没有发现成功的案例。国有企业如何适应未来数字化的要求,加速数字化的转型升级?这也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问题。在数字化时代,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新一轮的认知革命、知识变革、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这些都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全新课题。

  02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7条新路

  第一,建立国有企业家新领导力模型。

  面对经济新常态,在新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在中美竞争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有新的使命、新的责任,需要有新的领导力,要赋予国有企业家新领导力的内涵。国有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精神和敢于变革的担当,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所以我们应该提出国有企业家的新领导力的要素模型和国有企业家的新领导力模型。

  第二,建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绩效导向。

  比如,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国有企业如何通过绩效指标和绩效价值导向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华夏基石最早跟国资委建议要和世界一流企业对标,除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之外,针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我们要建立一套新的绩效指标体系。

  第三,建立国企民企开放合作新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有国企民企两支主力军,两者之间不是恶性竞争的发展,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的发展,不是二元对立的思维,而是产业生态思维。要充分发挥国企、民企各自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民营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民营企业能拓展生存空间。不管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是国有企业的产业生态思维,国有企业要构建产业生态,让民营企业加入生态,通过合作使国有企业变得更加开放,不只是产权上的合作,也是业务上、战略上、生态上的合作。可以研究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探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生态发展、合作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建立国有企业新的治理变革模式。

  要把国有企业的组织治理和组织变革跟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结合在一起,把国有企业的领导治理与组织结构的变革结合在一起。没有组织治理的变革,国有企业的结构变了也是没有用的,整个领导治理不变化,组织治理不变化,决策机制不变化,背后的组织结构变化也没有意义。当然,这种组织治理和组织结构的变革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符合现在产业互联网的要求。

  第五,建立国有企业新的人才机制。

  国有企业现有的人要激活,企业家人才和顶尖创新人才要引入培养,这就涉及到国有企业的人才土壤的问题、人才机制创新的问题,要创新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

  第六,建立国有企业提高执行力的新工具新方法。

  要提高国有企业战略的执行力、顶层设计的执行力,找到突破口在什么地方,重点在什么地方,要拿出一些工具方法出来。

  第七,建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新的核心战略。

  推动、加大国有企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把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战略,也是需要去探索的。

  针对这些问题,不仅要有理念,华夏基石还要拿出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出来。

推荐访问:国资国企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主导 国企 挥了 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