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
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学习研讨发言提纲 2020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 36 条措施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2021 年 2 月,习总书记视察贵州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要求。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推动我们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宝贵的历史性机遇。
一、强化区域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国家大战略中获得黔南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全力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机遇,强化向东向西开放合作,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承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家居电器、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黔中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强省会”五年行动契机,深度对接融入贵阳都市圈,强化与贵阳、贵安产业的配套和产业转移承接,推动“环贵阳”县市实现与贵阳都市圈高质量协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州紧邻百色优势,利用好国务院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机遇,依托西
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贵阳—百色西线,加强与东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合作。加强与黔东南、黔西南协同联动发展,加快推进都匀凯里协同融合发展,共同推动贵南客专都凯联络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推动都匀、荔波、罗甸等 8 个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充分发挥瓮安作为黔南北部开放桥头堡的优势,向北深化区域合作融入成渝经济圈。
二、加快通道建设,强化互联互通,构建内畅外联通疆达海的多式联运的物流大通道。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积极参与以贯穿黔南境内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西部陆海中线主通道建设,推动建设瓮安至马场坪铁路南北延伸线,瓮安至马场坪等铁路建成运营;充分利用国务院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积极推动羊昌至平塘高速列入国家规划;加快贵南高铁大通道以及乌江瓮安港、红水河罗妥港等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兴义—永州—郴州—赣州等铁路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打通贵阳经黔南至北部湾的南下出海口,发挥独山县作为贵州南大门的独特优势,努力将黔南建设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构建形成面向北部湾以及大湾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大通道,形成陆路干线纵横交织,“水陆空互济、铁公机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与东盟的文化与经济合作。
三、推进平台建设,完善开放载体,积极承接通道经济红利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
会议机制,积极承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旅游、金融等产业,推动黔南·广州产业园、贵州香港(独山)合作园区等加快发展;积极推动建设发展福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外向型平台建设。加快推龙溪先导区建设,支持与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按照股份合作管理模式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积极推动都匀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贵州(昌明)国际陆港申报陆路口岸;力争独山保税物流中心(B 型)投入运营。发挥 FAST 国际影响力,推动成立国际天文论坛永久会址。继续办好州旅发会、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等对外开放活动。
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加速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加大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黔南资源禀赋,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实现外向型企业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扶持引领性、示范性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大力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增强我州服务贸易发展动力。
五、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活力,让“黔货出山、风行天下”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围绕“都—独”“瓮—福”“贵—惠—长—龙”,依托“三—波—罗—平”四大板块,强化产业聚集,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巩固提升 342 个 500 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围绕全州 12 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以都匀、贵定、瓮安、平塘、独山等为重点发展茶产业集群,以罗甸、龙里、长顺、三都等为重点的火龙果、刺梨、葡萄等产业发展全产业链;支持福泉工业园区建设磷资源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生态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龙头集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强化产品包装升级,依托绿博会、茶博会、旅发会、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联席会等载体,强化黔南名片宣传,提升黔南品牌知晓率。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
X X 小学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2 月 26 日,道坪 X 小学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支持,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怀,是贵州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为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找准了定位、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政策支持、注入了巨大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征程上赶考路上创佳绩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精神,要在新学期伊始思考谋划新学期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工献言献策,要在双减工作背景下,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 5 月 17 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
挑战。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 2020 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确保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精准研判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点,结合西部地区实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拿出改革创新举措。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源头管控,有效稳住杠杆率。
(二)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
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三)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生态牧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发展生态集约高效、用地规范的设施农业。加快高端、特色农机装备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专业服务业,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四)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范。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油气支线、终端管网建设。构建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建立地下储气库。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
(五)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培养新型农民,优化西部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
(六)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同发展,继续开好多站点、低票价的“慢火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
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七)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构建坚实可靠的社会安全体系。(未完待续)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
1 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体会-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2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日前印发。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 20 年来,西部 12 省(区、市)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提高了约 3.6 个百分点,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1.37 亿亩……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充分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 20 年,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比较坚实基础的 20 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可以说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和增强版,根据指导意见要求着力写好大开发、大开放、大保护、大安全四篇大文章,将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2
写好大开发文章,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必须立足省域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新发展理念打造西部发展新引擎,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现代化、制度与治理现代化,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西部路径。
写好大开放文章,必须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离不开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大开放。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西部地区既要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国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内循环;也要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循环,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写好大保护文章,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功能区,
3 也是生态极为脆弱的区域。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必须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为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写好大安全文章,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西部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西部地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较为繁重。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诉求,加快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必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
短板就是潜力,机遇就是动能,谋改革就是谋发展,促开放就是促共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更好推动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多西部力量。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四川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带动作用,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发挥示范作用,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
(二)主要目标。到 2020 年,全省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到 2022 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二、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
(三)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大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此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四川省“三线一单”,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精准研判主要风险隐患,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
(四)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着力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做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大力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和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突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高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农业(林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提升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推动专业服务业发展。充分挖掘和展示大熊猫、川菜、川茶、彩灯、文物等特色资源,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天府旅游名县,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
(六)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深化拓展全面创新改革,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争取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推动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建设天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双创”升级版。
(七)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着力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构建大能力、功能强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加快成自宜、成南达万、渝昆等高速铁路和西(宁)成(都)铁路等重要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建设和隆黄铁路扩能改造。做大做强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中国民航业发展第四极。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三级路网体系,重点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航道通行能力。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科学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全国天然气(页岩气)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向家坝灌区、亭子口灌区等重大工程,研究论证“引大济岷”等工程,完善“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构建节约高效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推动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建设,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八)深入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加强国际双边多边合作,向南对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市场,向东承接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向西推进对欧高端合作,向北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扩大区域协同开放,发挥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作用,深化与台湾交流合作,推动川粤、川浙、川桂等省际常态化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对接合作。
(九)畅通国际开放大通道。加快构建南向至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铁路和国际货运大通道,打通最近出海口,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拓展洲际 10 小时、亚洲 5 小时航程圈,争取更多国际航权安排,构建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推动中欧班列(成都)高质量发展,创新“蓉欧+”东盟国际铁海(铁)联运模式,强化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铁海联运大通道。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试点示范。
(十)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四区一高地”。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基地为引领,打造新的增长极。加快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规划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争取设立天府国际空港航空经济试验区,支持成都东进战略实施。结合区域一体化发展,谋划打造新平台新支撑。加快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扎实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发展“飞地”园区。用好中国—欧洲中心等交流平台,办好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展会,打造一流国际交往平台。
(十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推动制造业等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业国际合作,打造全球性农产品品牌。加快创建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十二)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深入实施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十三)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沿江化工污染治理。推动建立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开展污染治理攻坚。以成渝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整治和城市污染场地治理,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
(十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实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五、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十五)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电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深化输配电价改革。实施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等电价政策,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立健全天然气弹性价格机制和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完善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构建统一的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制度。
(十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拓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所
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价值、成果权属与利益分配机制。支持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快科技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资分配自主权。探索对引进高层次或紧缺人才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十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政府”。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并完善覆盖全省的信用信息系统。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创制性立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六、推动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十八)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等各级各类教育,大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健康四川建设,不断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稳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多层次广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推动医养结合,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有效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十九)提升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地质灾害及地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防治,着力防灾减灾科技攻关,积极推进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事故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强化灾害风险监测与重点隐患排查。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监测预警与搬迁避让,开展地震易发区危险房屋设施加固。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健全“全灾种、大应急”防灾应急体系。
(二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构
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强化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十一)落实支持政策。各地、各部门要主动加强对接,找准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支持政策与本地区、本领域的结合点,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解释,提升政策落地便利化水平,切实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
(二十二)加强组织保障。省实施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合力推进重点目标任务取得实效。各市(州)要结合实际、主动作为,认真抓好各项任务、政策落地落实。
(二十三)实行项目化推动。把工作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跟踪对接,促进落地落实。结合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实行分类考核。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加快开展项目研究和前期工作,确保每年储备一批、新开工一批和建成投运一批重点项目。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的体会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
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心得体会
乡人民政府 (沈)
2012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文件,是贵州经济社会进程中的重大标志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对贵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经济社会发展“黄金十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2022 年 1 月 18 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2022〕2 号,文件,新国发 2 号文件出台时机十分关键,是承接国发〔2012〕2 号关键性文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项目化、政策化、具体化落实,是推动我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施工图”,新国发 2 号对于贵州未来发展提出了“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为未来贵州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党中央对贵州工作的亲切关怀。
一、 要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吃透《意见》精神 ,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
《意见》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
国家有关部门对贵州的鼎力支持,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每一句话、每一层意思都有其深刻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既是一座精神堡垒,又是一座政策富矿。要贯彻落实好《意见》,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意见》精神,要逐条、逐段、逐句、逐字地学习,真正把文件精神弄懂、吃透,深入挖掘文件的内涵。
二 、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见》要求贵州在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要做到事先有预防、事后有措施,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石漠化的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同时,因地自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三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民脱贫致富
国发 2 号文件上指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在立足不同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通过采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农户和企业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为重点,创新
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当前,贵州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贵州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国发 2 号文件对解决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突出问题给出了政策支持,新国发 2 号文件赋予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本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这是根据贵州当前发展特点所赋予的新使命,这一定位充分结合贵州西部、内陆、山地等特色元素,与国发〔2012〕2 号文件形成了有效衔接,且更有深度,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作为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份内之事,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