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第六章第
2 节《密度》作业设计
八年级物理 一、作业设计目标:
1.
通过习做,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
通过习做,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习做,巩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4.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实施过程: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 1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
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向
调节
。
(2)
图乙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
是
。
(3)
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 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 料的密度为
k g / m3 。
②往烧杯内倒入 10 cm3 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 20 cm3 ,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
g。
【设计意图】(1)(2)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3)①巩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密 度是物质的属性。巩固密度的计算。
②巩固密度的简单计算,难度稍高一些知识点 2 密度 2.
在将纸张撕碎的过程中,纸片的物现量不变的是( )
A.温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设计意图】
巩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体积与质量无关。巩固如何改变物体的质量
3.
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该同学的身高约为 165mm
B.该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C.该同学的质量约为 500kg D .该同学的密度约为
1 03 g / c m 3 【设计意图】巩固长度、温度、质量的估测;巩固密度单位的换算。
4.
用刻度尺测出实心合金块的边长为
2 . 00 c m ,用天平测量合金块的质量,示数如图所示,合金块的质量为
_g, 算出合金块的密度 ρ =
_ g / c m3 它的物理意义是
,若将此合金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
(变大/变小/ 不变), 。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巩固密度的简单计算, 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巩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
5.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 1 2 3 4 5 g
水 (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 ( k g · m-3 )
煤油 0.8×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冰(0℃)
0.9×103 水
1.0×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
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6.
小明从水库中提取了体积是 1×10-3 m 3 的水作为样本,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 ( ρ
= 1 . 0 × 1 03
k g / m 3 )
【设计意图】巩固密度的相关计算,进一步学习物理计算步 骤的规范性。
[能力提升练] 7.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
【设计意图】
巩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同种物质与不同种物质密度之间的关系。
8.
通过实验,得到了a、b、c 三种物质的 m -V 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
A.a 物质的密度最小
B.a 物质的密度是 c 的两倍 C . b
物质的密度是
1 . 0 × 1 03 k g / m 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设计意图】巩固
m - V
图像。
9.
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 500 g 水 , 则这个瓶子能装下 500 g 的下列哪种物质( )
A. 酱油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10.
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 , 测得液体的体积为 V, 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
m , 改变液体的体积 , 重复上述实验 , 得到了一系列 V 与 m 的对应值 , 描绘 m-V 图象如图所示 , 求 :
(1)容器的质量 ; (2)液体的密度 ; (3)90 cm3 液体的质量。
【设计意图】9、10 题巩固密度的计算。三、案例反思:
学生在学习密度这一节时,因为先对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探究,再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来定义密度的概 念。但在数学方面,只接触到正比例而没有进一步理解质量 与体积的函数变化关系。因此在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一 概念上,稍显吃力。本节作业设计,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 不同的角度力图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
同时,计算对于学生是一大薄弱环节,本次作业通过选择、填空、计算三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规范计算的步骤,从 而突破这一难点。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秀 设计案例
圆的面积探究 作业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定值,掌握圆 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 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在 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单元解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因此,教学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 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圆的周长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圆周长的学习,发现学生对所学习过的平行 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有所遗忘。我所带六.12班,家长 能积极配合,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愿意独立自主探究问题,小部分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引导下,也能按部就班完 成探究任务。
【本课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作业设计目标】
1.
熟练运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进行计算。
2.
以动手操作为基础,探索和发现“周长一定时,围成的圆 的面积最大“,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
3.
了解蒙古包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内容】
1.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里的“穹庐”就是古代游牧民居住的毡帐,即现在的蒙古包。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型,蒙古包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员,你还了解蒙古包的哪些文化?你知道 蒙古包的底面为什么是圆的吗? 2.
实验操作 要求:动手实践操作并将思考结果与同伴或者家人分享。提示: 动手操作:用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围出一块空地,
可以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画一画、算一算,怎样围面 积最大? 说明:以上提示过程只针对于认知能力弱的同学,对于认知水平较好的同学自主思考。
【作业说明】
本次作业是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进行的一次探究性作 业,是探讨:当周长一定时,围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 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在内蒙古,独特的建筑——蒙古包是我们内蒙古大人孩子都熟悉的,以“蒙古包的底面为什么是圆形”作为探究情境,既提高学生兴趣,又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阶段还无法严格证明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但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假设用一根绳子围成正方形、长方
形、圆等,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就会发现围成的图形中圆的 面积最大。
“当前,数学新课标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是学生数学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课标(2011版)》也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本次探究作业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究,最终得出结论。
【作业效果反思】
能力较好的一些同学,基本上采用了视频展讲的方式,有的
学生边画边讲边算,语言表达流畅,思路也很清晰,用时达五分钟;有的同学提前画好算好,直接进行展讲。这些同学通过动手画、 算,动脑想,探究得出了“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一些中上等生做成精美的数学小报,小报中呈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 而得出了结论。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都采用计算探究,在计算中, 或许有一些错误之处,但看得出思路是正确的,也值得表扬与鼓励。
本次作业能力不同的学生选用了不同的方式,通过学生动嘴动手动脑进行自主探究,知道了蒙古包的底面做成圆形的缘故, 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优秀案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案例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为例
小学语文作业起着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桥梁作用。一份优秀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重中之重。然而通过在教育实习的观察,当今小学语文作业大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往往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机械的作业。这种单一过量的作业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减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本文就基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背景下对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创新教作业进行设计探究,以期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减负”践行提供参考。
一、创新作业设计目的与意义 (一)设计目的 《黄山奇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是训练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掌握更多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阅读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字词和句子的对话中体会到更多的情感,促进感受力的增强,使学生形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其中作业设计一般为读熟课文,熟记新学的生字词,并完成对应的课后练习、写出本课读后感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分层、内容枯燥,从而造成了学生做的作业并不适合其自身的现象。因
此本文就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为例进行创新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达到学习效果。
(二)设计意义 传统的作业被视为课堂的延续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手段,追求是最终的评价,完全依附于教学。传统作业设计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找到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家庭作业设计中的“繁重”与“低效率”已被改革,减轻学生的工作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黄山奇石》一课进行创新作业设计,研究意义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黄山奇石》创新作业设计 (一)《黄山奇石》作业目标设计 语文课堂应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也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南、些、巨”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升、闪、狗”等生字和“尤其、奇形怪状”等词语。(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山的历史背景。(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课文当成故事讲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弄清黄山奇石的特点,能够在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将黄山奇石特征描述出来。(2)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黄山奇石》文章写作的巧妙之处。(2)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的道理,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3)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够品读并摘抄精彩的语句,能将读的故事分享给他人。
(二)《黄山奇石》作业类型设计 《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小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但是光靠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将作业设置为课前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两部分。
1.课前预习 (1)口头作业: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会认课后生字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尤其、奇形怪状”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
(2)实践作业:查阅工具书,了解课后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结构、笔顺,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在课上与同学们交流容易出错的生字词和自己识字写字的技巧。
表 1《黄山奇石》课前预习内容设计 《黄山奇石》课前预习卡
读 标出文章自然段的序号,熟读课文 认 南、些、巨 写 升、闪、狗 查 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结构、笔顺 赏 课文那一部分最令你印象深刻?用“——”画出来 问 有哪些你有疑问的地方? 自评:
同学评:
家长评:
老师评:
2.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 A 类作业:能够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词,完成本篇课文对应的学案中的练习部分。
B 类作业:能够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词,完成本篇课文对应的学案练习和“课外拓展”两部分。
(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分层布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的类型,达到基础知识掌握过关,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强化能力的目的。)
(2)口头作业 A 类作业: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家长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B 类作业: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本篇文章中黄山奇石的特征回家后讲给家人听。
(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从而达到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3)表演作业 小组合作将文章有关黄山奇石的介绍编写成一个科普小剧本并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4)阅读积累作业 读一读更多关于黄山的其它故事,评析并摘抄精彩的段落,能够将读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积累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素材,并完成课外阅读积累卡。(见表 2)
表 2 课外阅读积累卡 课外阅读积累卡 篇名
作者
文章中的主要
人物 我喜欢的句子
词语积累
文章的大致内容
我的体会
我的疑问
自评
同学评
家长评
教师评
(三)《黄山奇石》作业评价设计 1.课前预习作业评价 课前预习工作主要以学习预习卡片的方式展开,学生在完成预习卡片后通过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以及家长评价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评价工作,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教师本身,而是有力地发动各个主体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各讲客观和多元,有利于学生预习工作有序、具体地展开,也有利于孩子的主动性的发挥及自身价值感的满足。
2.课后作业评价 (1)书面类作业:教师可以利用晚托的时间当面对作业进行批改,将学生作业中出错的生字词、作业态度等问题直接当面反馈,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避免在一个问题上重复出错。这种老师与学生点对点的对接评价方式可以提高效率,更加方便且快捷,且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会更牢固。
(2)实践类以及口头类作业:利用一节课的实践让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观看,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小奖励,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让孩子更专注于课堂。
(3)阅读积累作业:教师可以采取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教师本身。学生可以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教师共同探讨、加深理解,将
作业转换为师生之间开展平等对话与的有利工具,使作业评价多一些人文性和个性化的色彩,而不仅仅为了展示学生的分数。
三、结语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及二年级小学生的学情特点,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创新教作业进行了设计探究,从作业的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促进创新作业设计的发展。通过本篇教学案例的撰写,也对自身作业观、学生观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将有助于自己今后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作业设计内容
人教 PEP 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 Part B Read and write 作业设计类型
课时作业(课后)
作业设计目标
1.通过基础性作业设计,能读懂并理解日记小猫咪的成长过程,能够正确地朗读日记,并能结合图文,简单复述日记内容。
2.通过书面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迁移实践性作业,促发学生了解更多动、植物的成长,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作业设计方案
一、基础性作业:基于课文学习的作业 1.听读说口头作业(6min)
(1)听录音,跟读模仿课文内容(最基础作业,2min)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落实《课标》二级目标要求:能正确朗读所学日记或短文,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同时引
导学生掌握所学语言意义、形式及功能。
(2)朗读表演课文内容(基础作业,2min)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落实《课标》二级目标要求: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语言意义、形式及功能。
(3)根据关键词和图片提示,复述日记内容。(2min)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落实《课标》二级目标要求:能根据词语和图片的提示,描述或讲述日记的大概内容,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
楚,语调基本达意。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语言意义、形式及功能。
2. 书面作业(2min)
看图补充,完成日记内容。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落实《课标》二级目标要求: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提示,学会写简单的日记。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语言意义、形式及功能。
二、迁移实践性作业:基于课文重点,迁移实践运用语言 1.听读说口头作业(2min)
根据句子和关键词提示,口头复述对话内容。
3. 实践操作性作业,二选一。(10min)
Choice1:根据教师所给出的思维导图和关键词,续写日记。
Choice2:根据教师所给的日记板块,自行选择宠物,观察其变化,画出成长过程并写下日记。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落实《课标》二级目标要求:能根据教师所给出的思维导图或日记模版图,自由选择实践性
作业,模仿或自制自己的观察日记。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品质。理念阐述 根据小学英语五年级《课标》二级目标要求: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能根据词语和图片的提示,描述或讲述简单小故事或对话,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提示,学会编写简单的对话。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语言意义、形式及功能。我设计了以上基础性作业,有听读说口头作业:
1.听录音,跟读模仿课文对话内容。
2.朗读表演课文对话内容。
3.根据图片提示,复述短文内容。
有书面作业:基于课文学习,看图写日记。设计的作业层层递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提示,学会写简单的日记。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语言意义、形式及功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语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品质,我设计了以上迁移实践性作业,有听读说口头作业:根据句子和关键词的提示,口头复述日记内容。有选择性的实践操作性作业:根据教师所给出的思维导图和日记模版图,
自由选择实践性作业,模仿或自制自己的观察日记。这种有选择性的实践性作业充分体现了作业的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 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自制观察日记的能力,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优秀作业设计】初中地理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我心中的校园 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 内容来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设计目标 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 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主动 的使用地图,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 心素养。
二、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作业,使学生能够灵 活运用地图三要素画地图。
作业要求
按照我们学校的样子,绘制一幅你心中的校园平 面图。
一、 比例尺合理(解释其大小)。
二、方向、图例自设。
过程与策略 一、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学校的面积 及轮廓。
二、
给学生 30 分钟的时间画学校平面图,要 求地图三要素齐全。
三、
将作品展示在班级所有学生面前,进行评 分及欣赏。
四、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分,选出优秀、 良好 作品。
评分标准 一、要求书面整洁,清晰。
3 分 二、 目标准确,简明,符合要求。
3 分 三、要求地图三要素齐全。
4 分 四、满分 10 分,8 分以上为优秀作品、 6—8 分为良好作品。
总:
10 分
效果分析 一、
作业有效性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
题之一。通过教学实践的思考,运用归纳 方法论,能阐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二、
在确保学生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
发展完成目标,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学生 能够独立完成。
三、
本次作业联系实际生活且以画图来激起 4 孩子的兴趣,有 10 人得优秀作品,有 15
人得良好作品。
案例反思 一、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 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 地理知识。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 理。
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 制作、小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 果的乐趣。例如学生使用本节课的所学知 识画地图的同时可以掌握、巩固本节课的 知识点。
三、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技能和生活 经验,所以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资源,可以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结束语 地图是地理学的一种特殊语言,我们要求 学生一方面能够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去获得地理 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把获得的知识记忆在地图 上。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 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 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更 大程度的满足生存的需要。
以 下 是 学 生 画 的 图 :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初中语文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教育一经诞生就遗留下了作业问题。作业是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如同一日三餐,与每一位师生关系密切。但是,今天的作业问题与教育呈现的不是正相关,而是负相关。
一、问题概述 2001 年,实验中学开始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先学后教、先管住后教育、先做后布置”的“三先三后”原则。我校很早就开始关注到学生的作业减负问题,“先做后布置”能够切实地体现这一工作的重视。各学科老师必须在布置作业前先行完成,这一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对整个作业时长、作业量、作业难度以及作业效果的把握,基于此,再来布置作业,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双减政策以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学科的一线教师。让教学秩序更加规范,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努力的方向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就包括有效的作业练习,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常用的方法,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常用途径之一。
为了汲取更多的灵感,让作业的设计更加接地气,我采访我的语文科代表:“你喜欢写什么样的作业”,她抿着嘴笑答:“我不喜欢写作业。”倒是很诚实的回答,但我由此想到了学生对待作业的三种境界:厌恶做,逼迫也没有用;不想做,父母或老师要求还是能写;愿意做,不用布置能主动写。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二、七上六单元整体架构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②构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都是富有想象力的文本。四篇课文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丰富奇特。
三、个性化作业设计及案例 1.因材施教作业阶梯化
在教学中,作为任课教师清楚地知道每个学生发展各不相同,根据学生发展的层次,把作业进行阶梯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作业,获得轻松愉悦的作业体验。
难度分层性作业《寓言四则》 作业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内容。
作业要求:
按时上交,言之合理。
作业过程:让学生在以下作业内容中 进行自主选择:
①爱积累字词的学生,可将本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摘抄在积累本上; ②爱表达的学生,谈谈《穿井得一人》的人生启示(结合课后二题); ③爱写作的学生,寓言的寓意与其故事情节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蚊子没有撞上蜘蛛网,又会发生什么呢?重新设计情节,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故事。
2.生活拓展作业空间化 在教育的改革中,对新时代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读书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中考也越来越以时事、生活材料为抓手进行能力的考查。基于这些变化,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用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种种温暖和美好。
仿写类作业《天上的街市》 作业内容:
全诗简短明快,内容通俗由充满想象力,适合学生仿写。
作业要求: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州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已经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11 月 14 日,三人在太空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总序:“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随后,翟志刚做了个后空翻。仿照《天上的街市》结构,发挥想象,创作一首现代诗。
初一的孩子们,文笔虽然稚嫩,但在炼字炼句的基础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已经是值得肯定的了。
学生作业案例 1: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着触手可及的星光。
那流淌的银河中,定然藏着星星们的梦想。
那宇宙的尽头,定然是生命的希望。
他们此刻,定然是欣喜若狂,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在奔赴远方。
1.各展所长作业趣味化 创作类作业《皇帝的新装》 语文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多方面能力。如何让学生充分外化所学知识,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两组作业形式的选择:戏剧表演以及改编文言文。
(1)改编课本剧 这份作业周期为一周,学生自由组队,将小说改编为课本剧,每组表演时间为 20 分钟,邀请不同学科的科任老师作为评委进行点评,同学们进行投票,最佳表演小组获得老师准备的丰厚大奖。通过这份超越学科本身的“语文作业”,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无外乎是展现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自身发散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本剧完成之后,我们还将通过作业反思的形式请同学们做总结。
学生作业案例 2:《我的第一次旁白》 今天,《皇帝的新装》要开演了。
我选了不少人不愿干的旁白。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选择旁白?大概是因为故事太冗长了,要念挺久呗!我却是心甘情愿。因为,我不用再花费心思的设计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服装与道具甚至是表情。
然而事实却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个出场的当然是我。可是当读到该两个骗子出场的时候,两个骗子呢?顺着两个“骗子”的说话声望去,他们正站在角落。我对着他们招招手,示意他们到中间来,可是他们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皇帝出场了,也一样站在角落。我忍无可忍了,从背后把他们一个个拽到了中间。
这次的表演虽然并不正式,但是我却深知每个角色都很难做到完美,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仍要努力饰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无愧于心。
(2)改编文言文
这份作业被同学们誉为“奇葩作业”,将 3000 余字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改变为 300 字以内的文言文。改编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并且充满挑战,因此,这份作业的设置其实是为文言文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而设计。《皇帝的新装》里涉及的帝王、大臣和古代生活的场景,学生们是能在自己学习的文言文中找到对应原文以及称呼的。
学生作业案例 3:
有一国,其王好新衣。尝有二贼,谓其可织华服,愚者不可见。帝闻之大喜,即令其二制之。二贼亦黠矣!假织而欲收多 金。然众人皆夸其美。
翌日,帝巡,曰:“ 此衣甚合吾身!” 诸人皆附之,遂行。一小儿视之,曰:“ 帝未着寸缕!” 众人哗然。
2.百花齐放作业拓展化 名著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七上六单元的“名著导读”,是初中生接触的第一篇古典长篇名著,学生虽然对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面对原版的名著:二指厚、半文半白、大量诗词,同学们可能会些许头疼。我把整个名著阅读的过程分为了三步:
(1 )独立阅读,完成批注 这一过程其实相对漫长,毕竟书籍非常厚。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而批注这一要求,也能够看出学生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作业案例 4:
(1)小组讨论,制作手抄报 这一任务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名著,加深理解。小组由组长分工,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其次再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进行梳理,最后再附上自己的读后心得。
学生作业案例 5:
(3)深入探究,课堂汇报 传统的课堂总是老师教学生听,在课堂改革探索的今天,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在寻求探索。因此,对西游记的深入探究我交给了学生,以总结汇报的形式呈现给每一位同学听。小组交流互动的学习形式比以往的效果更加明显。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整合内容,有的制作 PPT(虽然很简陋,但能够感受得到学生的用心)。最后小组展示,同学们互评,老师最后点评总结。
四、作业评价 作业设计与作业评价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再好的作业设计,如果没有与之呼应的作业评价,也会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预期的作业设计目的。对于作业的改,传统的教师“一支笔”的批改方式因其单一专制、静态分离,已难以适应学生作业评价的发展。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作业评价不应是对于知识结果的单纯关注,而要把评价的指向转为对于学生作业过程的激励性关怀。作业评价的激励性人文关怀,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不再“只重分数不重人”“非对即错”,而是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倡导发展性的激励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尽可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循序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作业设计应当注重“以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为重。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获取延伸性知识。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应尽己可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正功用”,最小限度地出现“负效应”。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作业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主题 第五单元《圆》 作业内容 A. 基础性练习 1.在一个圆中,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是半径的(
)倍。
2.一个圆的直径是 20 厘米,它的周长是(
)。
3.要画一个周长是 31.4 厘米的圆,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B. 综合性练习 1.钟面分针长 10 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2.王叔叔要靠墙围一个半圆的栅栏。这个半圆的直径是 1.8 米,栅栏长多少米? C. 拓展性练习 1.强强的自行车轮胎外直径是 0.75m,如果平均每分钟转 100 周。他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 2830m 的桥约需要几分钟?
作业要求 A. 基础性练习:
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列式且计算准确则为优秀,要求学生全部过关。
B. 综合性练习:
灵活运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用计算或者阐明理由等方式来说明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为优秀,要求中等以上学生能够清楚阐述过程。
C. 拓展性练习:
这组习题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说得好的小组组长应给予鼓励,并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做到与同桌说一说整个过程。当然,学生在做这道题目时候,随意性较大,不注意条件就乱用公式,可以提醒学生与同桌、小组成员多交流,及时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或说明 A. 基础性练习:
能正确地应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B. 综合性练习:
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具体条件正确、灵活地计算圆的周长。
C. 拓展性练习: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地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主题 《圆的周长》 课时教 学目标 1.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周长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3.在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时限
基础性练习 内容:
1.在一个圆中,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是半径的(
)倍。
2.一个圆的直径是 20 厘米,它的周长是(
)。
3.要画一个周长是 31.4 厘米的圆,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要求:
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列式且计算准确则为优秀,要求学生全部过关。
能正确地应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 2 分钟/ /题 综合性练习 内容:
1.钟面分针长 10 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2.王叔叔要靠墙围一个半圆的栅栏。这个半圆的直径是 1.8 米,栅栏长多少米? 要求:
灵活运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要求中等以上学生能够清楚阐述解题过程。
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具体条件正确、灵活地计算圆的周长。
3 3 分钟
拓展性练习 内容:
1.强强的自行车轮胎外直径是 0.75m,如果平均每分钟转 100 周。他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 2830m 的桥约需要几分钟? 要求: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说得好的小组组长应给予鼓励,并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做到与同桌说一说整个过程。当然,学生在做这道题目时候,随意性较大,不注意条件就乱用公式,可以提醒学生与同桌、小组成员多交流,及时查漏补缺。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地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 5 分钟 说明:作业类型:基础、提高、拓展;作业形式一般为:书面和非书面;要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严禁机械重复作业和单纯抄写、背诵等的作业。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优秀案例
作业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主题 多边形的面积 作业内容 1、面积计算我最强: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能够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记下做题时长,比一比谁用时最少。
2、解决问题我在行: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尝试测量并计算出自己家侧面墙体的面积和用砖的块数。
3、制作分享:制作长方形框架、设计制作班级文化墙、校内指示牌等,内容不限,小组内分享。
4、特色作业我擅长:学完本单元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或收获,用日记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吧。
作业要求 面积计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的题目,注意书写格式,计算要细心哦。
解决问题:能熟练的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关键是找条件,再列式计算。
制作题目:查阅资料后,先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内分享,完成组内制作分工,最后各小组课上交流制作成果。
特色作业:请同学们将课上学习经历、课下思考过程、日常生活中运用多边形面积的原理等记录到日记中;或者将知识梳理后,画一画做成思维导图。(任选其一完成)
设计意图或说明 第 1 题设计计时作业,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面积公式应用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第 2 题 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第3题 布置制作题目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第 4 题 特色作业让学生学会自主回顾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主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时教 学目标 1 1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全过程。
2 2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3 、体会到转化思想,进一步提升运用能力。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时限 基础类 1.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图形)
(1)底 7 米,高 3 米。
(2)底 5 分米,高 4 分米。
(3)底 8 厘米,高 6 厘米。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5 厘米,高是 4 分米,它的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 )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形成基本技能。
5 5 分钟 提高类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2、我会画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
这类型题,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通过画图体会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等积变形。
8 8 分钟 拓展类 制作、分享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架,长16 厘米,宽 10 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如果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又会怎样变化? 1、让学生正确理解“转化”与“拉动”的区别,理清知识点。
2、跨学科知识融合。
0 10 分钟
作业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主题 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主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时教 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时限 基础巩固 1、 我会填
把平行四边形沿着(
)分成两个部分,通过(
)的方法,可以把这两个部分拼成一个(
)。它和平行四边形相比,(
)变了,(
)没变;它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它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S=(
)。
2 2 、我会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 3、)
我会算(求平行四边形的高)
1 小题运用填一填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小结,描述推导过程,在回顾中让公式的推导不在结论中满足,通过变式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比例证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局限一个点,而是成为一条线,同时凸显转化思想的作用。
2.3 小题在学生充分明确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和变式,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5 5 分钟
综合提升 4 4 、联系过去 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哪些情况也借助了这个方法?把你的发现续写下去吧!
小数乘法(新)
整数乘法(旧)
3x+5×2=28(繁)
x=6(简)
5 5. 迁移未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用了“补、割、移、拼”等转化的形式,把一种图形转化成另一种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结合下面方格纸,仔细观察,完成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吧!
通过(
)的方法,可以把三角形拼成一个(
)。它和平行四边形相比,(
)变了,(
)没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高等于三角形(
)。因此,三角形的面积=(
)。
4 小题通过寻找转化痕迹,渗透联系的观点,凸显转化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找寻共性中把握数学的本质。
5 小题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尝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进行拓展应用,考查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让学生在迁移中体会一类问题中未知与已知的紧密联系,加强图形之间的沟通和转化。
0 10 分钟
能力拓展 6. 大胆尝试 应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长方形的面积是 86m²,宽为 6m。BE 长为 6m,将弧 AE 平移到 F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7. 实践探究 为什么第一小学前面马路上的停车位是平行四边形的呢? 可不可以设计成长方形的? 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到答案吗?
6 小题的拓展引导学生转向更广阔的运用和思考空间,让学生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考查对割补法等数学方法的体会与理解情况,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探究思考。
7 小题实践探究作为选作作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考虑问题的意识。
5 15 分钟
作业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主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时教 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2、 能够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面积。
3、 体会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时限
基础类 1、火眼金睛判对错。
(1)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越大。
(
)
(2)底和高分别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
(
)
(3)形状不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
)
2、认真填一填。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6 厘米,高是 5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 3 倍,高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3
B.5
C.6 3、测量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相对应的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单位:cm)
4、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30 平方米,底为 6米,你能求出高是多少吗?(看谁的办法多)
利用判断,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哪些量有关。
利用填空练习基础知识。巩固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实践测量操作,明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底和高。考察学生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
5 15 分钟
开拓思路,寻求多重解法。
提高类 1、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与长方形的相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周长变大,面积变大 B.周长变小,面积变小 C.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D.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2、如图,正方形的周长是 24 分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分米。
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梯田,底 250 米,高 84米,共收小麦 10.5 吨。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考察学生转化的思想,对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知识点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的知识点把握情况。
考察学生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5 5 分钟
拓展类 请同学们自选特色作业:
1、完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的一篇数学日记(150 字),比一比,谁的日记最有意义。
2、完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看谁总结的最完整。
1、让学生学会回顾,总结,真正的学会知识。
2、跨学科知识融合。
5 5 分钟
作业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主题 周长的认识 课时教 学目标 1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周长, ,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 2 、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时限
基 础 类
自己动手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以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4 4 分钟 提 高 类 2.我会选。
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6 6 分钟
拓 展 类 3. 请同学们自选特色作业: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测量并计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记录下你的测量方法和过程)
(2)选择你身边物体,测量并计算出这个物体表面的周长是多少。(记录下你的测量方法和过程)
通过实践测量操作,计算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周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8 8 分钟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优秀案例
作业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主题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作业 内容 1、基础性作业。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有最基本题型也有变式题型,用变式题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拓展性作业。阅读材料、写数学日记、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数在统计领域中作用的理解。
3、提高性作业。研究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与联系,研究一个标准量的确定
方法。
作业 要求 1、书写要工整。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数字的书写要饱满。
2、一次性做对。计算不能出错,书面不要有涂抹。
3、基础性作业,独立完成,有困难的请再读教材;拓展性作业,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借助组内成员的力量或网络等方式弄懂弄会;提高性作业,是一项研究性的活动,在体育课上搜集数据,数学课上进行数据分析,语文课上根据数据做出判断。
设计意图或 说明 1、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大数据时代,统计的应用价值尤为凸显。数据分析,是当下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就要让学生亲近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念教学蕴涵着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我们要巧妙地设计思维的障碍,运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提高思维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注重分层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拓展性作业、提高性作业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用变式题目夯实基础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性作业的设计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 主题 第一课时: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时教 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巩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变式题目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发展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 时限 基
础
类 1、一名学生 5 次投标枪的成绩:48 米、49 米、53 米、 53 米、52 米。这名学生的前三次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这 5次的平均成绩又是多少?先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结果。再用“总数÷个数”的求出结果。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2、小明的爸爸在射击场练习射击,他的成绩分别是 2 环、3 环、0 环、5 环、10 环,他的平均成绩是几环? 3、爸爸今年 32 岁,妈妈体重 53 千克,小明身高 90 厘米,他们三个人的平均数是多少? 4、狐狸招员工的故事 狐狸在森林里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生意日渐火红起来。于是马上印了许多广告到处张贴,说:资 “本公司平均工资 0 1800 元,名额有限,欲报从速。“小老虎听说了以后,心想一个月 1800 0 元工资还不错,于是到公司报名。狐狸对小是 老虎说:“我们公司的平均工资是 0 1800 元,你愿意到我们公司工作吗?“小老虎表示同意,狐狸马上录用了它,合同期为 1 1 年。第一个月,小老虎干得非常卖力。到了月底,小老虎高高兴兴地去领工资,等钱拿到手后,一数才 钱怎么才 0 800 元呢?小老虎气呼呼地找到狐狸责问为什么不是 1800 元,而只给了 0 800 元?狐狸狡猾地一笑说:“我说的是员工平均工资是 是 0 1800 元呀!既然是平均数,那自然就有高有低了。”狐狸从桌里 拿出一张表格:
职务 经理 副经理 员工 1、巩固求 平 均数 的 两种方法,同 时 培养 学 生的数感。
2、使学生 懂 得在 统 计中 如 何来 处 理0。
3、让学生 理 解具 有 相同 的 意义 的 数才 能 求它 们 的平均数。
4、以故事 的 形式呈现,提 高 学生 的 兴趣。求总数 也 不一 定 是简 单 几个 数 相加。同时能 使 学明 白 极20分钟
人数 1 2
7 每人月工资 4400 4000 800 小朋友,请你算一算,本厂的平均工资确实是 1 10 800 元吗?
狐狸指着这张表格说:“看见了吗?是 本厂的平均工资确实是 0 1800 元。”小老虎迷资 惑了:“难道平均工资 0 1800 元,不是每个工人 人 0 1800 元吗?”小朋友,你能告诉小老虎是什么原因吗?
高 的 数值 对 平均 数 是有 影 响的。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 主题 第二课时:用平均数解释生活现象 课时教 学目标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并发展数感。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 时限
提
高
类 5、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a,其中一个小于 a, 另一个大于 a,那么第三个数(
)。
A、大于 a
B、小于 a C、等于 a
D、无法确定 6、银行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可以分成 5 个等 级。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满意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某银行营业所有两名营员,张某接待了 10 人,所获得评价是 A、C、C、B、A、B、A、B、A、B。李某接待了 12 人,所获得的评价是 A、B、A、C、B、A、C、C、B、A、B、A。请问:张某和李某谁的服务水平更高一些? 7、下周该进行“百字大赛”了,老师鼓励 大家:“希望这次考试每个同学都在平均分以上,有信心没有?”有一个学生大声说:“没有信心。”为什么? 8、根据最新排名统计,中国男性平均寿命 是 74.6 岁,居全世界第 44 位。一位老人(男性)说:“我今年已经 70 岁了。看到这篇报道我就郁闷了。” 你打算怎样安慰一下这位老人? 9、阅读下面的资料,以“我来说说会说话的平均数 ” 为题写以一篇数学日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患者的救治费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费用是多少?这些医疗费用由谁承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用 医药服务管理司负责同志。人均费用 1.7 7 万元,其中医保支付比例约为 65% ,剩余部分由财政进行补助。
5、用字母表示数抽象性更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学科素养。
6、用不同的数据代表不同的服务等级,渗透替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适时、适度、适当地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7、平均数在统计领域中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 说 比 较 抽象。创设现实情境有助于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与运用。一篇题为“我来说说会说话的平均数”的数学日记既能折射出学生对于平均数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渗透 了 德 育 教育。
3 0分钟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 主题 第三课时: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课时教 学目标 1、在具体地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理解统计领域中数据的随机性、代表性等特征。
2、在生活中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品德教育。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 时限
拓 展 类
10、一年级同学要在元旦举行一分钟跳绳活动,如何确定他们一分钟跳绳达标的个数?请设计一个方案。
11、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明理由。
8、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理解统计领域中数据的随机性、代 表 性 等 特征。同时这一研究过程能够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学校到 社 会 的 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会大有帮助。
30 分 钟
双减作业改革优秀案例
“双减”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作业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单元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业内容 1.要求学生根据本家庭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变化,以我国 40 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一篇家庭 40 年变化的调查报告。
2.要求学生收看历史剧《邓小平》等,增强直观认识。
3.课时练基础知识巩固。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访问家中长辈、查阅网上资料、社会调查等,围绕家乡 40 年的变化,写一篇报告,然后在班级交流。
2.要求学生收看历史剧《邓小平》,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3.每个小组完成课时练基础知识任务后先自评,然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在小组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或说明 通过学生熟知的家庭变化来反映 40 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使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并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家庭的变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
组织学生收看历史剧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认识历史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教 学目标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及要求 设计意图 完成时限 基础类 1.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刮起是在(
)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2.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 A.公私合营 B.政企分开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包产到户 立足教材,夯实课本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增强记忆。
2 2 分钟 提高类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访问家中长辈、查阅网上资料、社会调查等,围绕家乡 40 年的变化,写一篇报告,最后在班级交流。
通过学生熟知的家庭变化来反映 20 年来的中国历史,使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理解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家庭的变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
1 1 周内完成 拓展类 观看历史剧《邓小平》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认识历史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