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市委教育讲话市委书记市委书记全市【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 主要是安排部署全市教育工作。
近年来,市委、 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作出了 建设教育强市的重大决策, 出台了《中共湘潭市委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为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刚才, 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丽发表了 重要讲话,对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 指导和支持, 健全副市长作了 工作报告。
这里, 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 建设教育强市是实现湘潭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 先导性、 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教育强市, 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是实施富民强市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湘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1、 经济社会发展有客观要求。
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 新月 异, 国际竞争日 趋激烈, 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而人才培育的基础在教育。
当前, 我市教育的规模、 结构、 质量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体制、 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探索, 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还比较艰巨。
湘潭要实现赶超发展, 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赢得主动和先机, 教育和创新是重要支撑。
我们必须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 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上来,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增强湘潭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湘潭教育事业有现实基础。
湘潭素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 自 古以来文化教育昌盛。
改革开放以后, 我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高中教育基本普及, 优质教育率处于全省前列;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规模较大, 特色专业优势较强, 职教优质资源比较丰富, 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高等教育优势明显。
全市拥有湘潭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等九所普通高等院校, 在校生规模达 12 万人, 拥有教授 654 人, 高校核心竞争力居全省前列。
这些为建设教育强市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优势,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种优势与特点, 立足现实基础,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3、 建设教育强市有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为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 良好环境和发展机遇。
特别是近几年来, 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的要求, 中央出台了 一系列解决“读书难” 的政策, 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实惠。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 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 这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另 一方面,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湘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给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 更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抓得住, 就会事半功倍; 机遇抓不住, 就会错失良机。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市的重大战略机遇, 不失时机地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二、 以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重点, 全面推动教育强市工作
我市建设教育强市的主要目 标是, 通过 5-10 年的努力, 基本建成教育强市。
为实现这一目 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突出以下工作重点。
1、 着力构建新的教育体系 , 全面推进城乡 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要确立“大教育” 的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做大教育资源总量, 构建湘潭教育新体系。要统筹城乡 教育,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完成率, 扩大教育人口 规模, 适度超前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注重高等教育质量,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努力增强我市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能力。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推动教育发展多元化。
同时, 要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家庭教育和成人教育, 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 构建市、 县、 乡 三级社区( 村)终身教育网络, 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 多样化学习需求, 真正做到各种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2、 以培养新型实用 人才为重点, 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市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需要一大批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
目 前, 我市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比较突出, 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重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 管理、 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
应社会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要加强职业教育, 调优调强中等职业教育, 适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大力实施各类职业培训, 在“两型社会” 建设中, 着力把湘潭打造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基地。
一是创新职业教育机制。
要调整职业教育结构,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加快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重组。
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企业、 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示范, 行业、 部门、 企业、 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学以致用, 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坚持“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的办学方向, 突出职业特色, 集中力量抓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和实习培训基地建设。
三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要全面推行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 积极开展“订单式” 培养, 鼓励“专业+公司+师生员 工” 的办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就业能力和创业本领。
3、 解决好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要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 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确保人民群众子女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一是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协调发展。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乡 、 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有较大差别。
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 贫困边远地区倾斜, 逐步缩小城乡 和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 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 不断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保障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要坚决取消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校、 重点班, 逐步减少中小学择校比例, 为人民群众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
二是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当前要特别重视抓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让困难家庭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学; 要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 子女入学问题, 在收费等方面与
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要高度关注并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三是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体系。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 学校联动、 社会参与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体系, 切实加大帮困助学工作力度。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政策, 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 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扩大国家教育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的覆盖面, 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切实加强对建设教育强市的领导 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艰巨任务, 各级党委、 政府要加强工作领导, 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工作举措,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总的来说, 要切实做到“四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 教育投入优先安排, 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
1、 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作为发展的百年大计来看待, 切实加强领导。
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加强教育发展规划, 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 程。
要建立健全教育强市工作领导机制, 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 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强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要建立健全教育强市的评估、 督导和奖惩机制, 将建设教育强市目 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督查考核, 推动建设教育强市各项工作的落实。
2、 加大投入力度。
教育事业发展, 加大投入是关键。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理念,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建立建设教育强市的投
入保障机制。
要逐年提高财政支出比例, 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要大力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确保教师工资及津补贴、 学校公用经费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要提高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支出比例, 以加大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
要创新投入机制, 拓宽投入渠道, 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积极引 导和支持企业、 社会团体、 港澳台同胞和华人华侨捐资办学, 形成全社会共同投入的良好机制。
3、 创新发展机制。
建设教育强市, 关键是要在“活” 字上做文章, 努力激活体制, 盘活资源, 搞活机制。
要着力克服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 充分激发推进教育发展的内在活力, 加快建立推动教育强市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着力改善教育宏观管理,科学规划教育布局, 整合教育资源, 盘活现有资产, 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要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 学校依法办学、 自 主发展的良性机制。
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建立和完善更加灵活、 开放、 多样的办学体制,努力形成政府办学为主、 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民办教育体系。
4、 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教育、 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手段, 通过开展多层次、 广领域的宣传, 激发人们重教帮教助教的热情, 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事业、 支持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
要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工作联动,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 密切配合, 切实履行职责, 努力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社会各阶层、 各方面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积极主动地为教育强市献计献策、 添砖加瓦, 努力形成党政主导、
部门联动、 社会参与共建教育强市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 建设教育强市, 事关湘潭发展, 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努力开创我市教育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