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教案设计> 正文

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6篇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3-04-29 13:4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学设计

  课题

  《满江红》

  课时

  一课时

  外研社《基础模块·下》

  基本信息

  教师

  所属教材目录

  岳飞的《满江红》是中职教材外研社《基础模块·下》第四单元“古典诗词诵读”中的一首宋词。古典诗词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诗词,关键在于整体感悟和反复吟诵。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学过“词”这一文体,但是我们的学生语文功底学情分析

  和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学习诗词仅仅满足于背诵,这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忽略对古诗词的诵读。学习古诗词需要在反复的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词作的主旨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目标

  结合关键词句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情感态度与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目标

  情怀。

  重点

  从历史背景中理解体会词作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作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MP3音频、蓝墨云班课APP、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播放课前导入视频(《战狼2》电抓住学生学生观看视课堂注意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力,激发学教师小结:教师简评学生所交流分享的频交流分享生学习兴

  内容。

  趣。

  心中所感。

  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初步结合导学案上的标识,读准字音,读通

  感知词作,句子,注意停顿。

  自我体会这首词的教师小结:简单分析学生初读词作的情感情基调。

  况。

  学生初读词

  所谓知人论世,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首作,自由朗学生了解二、知人论世

  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词人生平,谁来谈一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学生简

  读。

  单讲述岳飞的故事)(播放微课视频)

  有助于对

  教师提出要求: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导学案上相应的填空。

  教师小结:补充学生所填文学常识,讲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所谓文以情动人。下面,请同学们听老

  学生分享自本词的情感把握。

  己所了解的对比学生师范读这首词,注意在听的过程中结合初读,让他观看微们认识到课下注释,理解词句大意,并体会词作岳飞,的情感。PPT展示词作,配乐播放《满课视频,完成情感色彩江红》。

  加注在这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关注这首词的内在导学上的相首词中的情感。

  应填空,对岳魅力。

  三、整体把握

  梳理上、下阕大意,分析重点词句。总

  飞的生平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意,区分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和情感。

  结上、下阕的情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怒:金人对宋的凌辱。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艺术手法:夸张。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啸:蹙口发出的声音,将心中的块垒源

  源不断地发泄出来。

  提问:岳飞心中的块垒是什么?

  前功尽弃,志不获展。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十、八千:虚指。

  尘土:岳飞认为眼前所取得的成绩就像是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云月:抗金大业还须星夜兼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等闲:轻易、随便。

  空:白白地。

  悲、为什么悲:前功尽弃,时不待我。

  上阕小结: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表达

  自己将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决心。

  诵读要求:豪迈、舒缓、悲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雪:动词、雪耻。

  恨:亡国之恨,虏君之恨。

  提问:岳飞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恨?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贺兰山:指金人的险关要塞。

  夸张

  胡虏、匈奴:代指金人。

  提问:“笑”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乐观、自信

  键字词,诵读学生把握关

  学生听教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词作中的情感。

  这首词,读的四、拓展探究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天阙:指朝见皇帝。

  形式可以多

  结合“十九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下阕小结:书写对敌人的深仇大恨;表元化。

  露忠于朝廷,忠于国家的赤诚之心。

  诵读要求:豪迈、稍快、带点急切。

  1、岳飞的使命为什么难以实现?

  2、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怀有怎样的使命感?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军人的使命——保家卫国

  忠心

  岳飞的使命

  信心

  决心

  我们的使命——

  ?

  从这首《满江红》中,我们看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执着追求的信心,分秒必争的决心。让我们用饱含崇敬之情的诵读,去缅怀我们的“民族英雄”。我提议,全体同学请起立,再一

  次诵读这首《满江红》。

  自读岳飞的另一首词作《小重山》,体会词作中的叹惋之意。

  学生找出词句中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关键

  全体女生齐读下阕。

  全体学生齐读全词。

  全体男生齐读上阕。

  词。

  学生动笔,就自己在学了这首词以后心中的所想所感,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七、教学反思

篇二: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

  XXX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XXX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研究、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XXX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背景音乐为XXX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研究《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诘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内心!

  XXX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在XXX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XXX!)

  二、新授

  1、引见作者和相干配景

  (1)请学生讲述XXX的故事,并对XXX做概括性的描述。(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

  XXX(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XXX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XXX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字,尤喜读兵书。XXX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XXX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XXX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XXX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XXX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XXX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XXX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XXX退位,XXX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XXX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XXX时,追封XXX为“鄂

  王”;立岳庙。XXX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XXX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XXX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XXX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XXX,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XXX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XXX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摘要向学生介绍,以上学生介绍过了,就不重复了)(XXX事迹具见附后)

  因而可知,XXX不仅是武将,XXX也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读欣赏一下他的《满江红》。2、团体感知课文

  (1)提问一下词的知识(词牌名,题目等)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觉得如何?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开端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作风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感高亢激昂。

  (4)齐声吟诵

  思考:XXX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XXX一生的追求。(板书)

  3、进修上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XXX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2)朗读赏析

  A、请学生齐读

  B、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每句应该重读的地方,为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阐发: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气忿,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发问1:为甚么气忿?(用原文回答)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2: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

  B、“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

  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意思。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

  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XXX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引: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身先士卒。补充小故事二、九。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阐发: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发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明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XXX)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XXX)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

  (以上每句分析完,都指导学生再齐声朗读,再个别读,或者师范读,以达到更好的朗读

  训练的效果。下阙同。)

  (3)小结

  XXX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4、研究下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燃烧!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豪杰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仇敌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仇敌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3)朗读赏析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故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请找出相对应的诗句朗读分析

  A、请学生齐读

  B、请学生逐句说说朗读体验

  C、指导朗诵:这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语速稍快,要把急切的期望读出来。

  (以下同)

  D、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恨”。“靖康”是XXXXXX的年号。“靖康耻”,指XXX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XXX、XXX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XXX”,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XXX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XXX怒指匈奴XXX,转入第二层: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XXX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仇敌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光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施展阐发出来。

  指导朗诵: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来。

  C、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XXX顿生XXX之志——第三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指导朗诵:要读出必胜的信心,高亢的语调。

  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XXX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小结

  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XXX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三、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

  3、师范读

  4、让我们用这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课。一起高呼:“还我河山”。

  (《精忠报国》音乐响起)

  四、拓展延伸(有时间课内做,没时间课外完成)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

  XXX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XXX。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请学生齐读,然后自由读,品一下此词与《满江红》有何不同。(作风上此为婉约)

  2、赏析:

  XXX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剧烈,是脍炙生齿的佳作。《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XXX的抗金之志,不但受各奸臣的忌恨迫害,还受到其他将军如:XXX,XXX等的阻挠,故XXX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就是抒写了这种心情,上半阙写XXX思远之情,下半阙“白首”2句,表面似乎情感消极,实际上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则用比兴涵蓄的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深秋寒夜,梦回沙场,蟋蟀不住的悲鸣惊破了这壮怀激烈的梦。醒来独徘徊,月色朦胧心寂寂。XXX声声,恨无知音,一腔心事难尽……通读全词,作者“还我河山”的血脉贲张的斗

  志,面对的却是“议和”声浪甚嚣尘上,寂寥憾恨的心境跃然纸上。梦再热烈,终究要醒来,将军白头,面对着惨淡的家国现实,谁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XXX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XXX、XXX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XXX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

  满江红

  XXX:为国家杀敌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还我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下阕: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河山

  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或者:

  还我河山

  上阙:怒→

  下阙:耻未雪,恨灭?XXX→踏破贺兰

篇三: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温故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这样做

  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板:宋)

  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

  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

  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心里的那团“火”根本没有被点燃!在这种感受下,让他们去自由朗读,除了声音大,还会有什么。建议:培养学生自主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交流后互相激发爱国情怀,初步感知岳飞心中的那团“怒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出示初读要求。

  师:你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吗?那就请打开诵读内容,先小声试读,来一起读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请按要求小声读好吗?

  2、自由初读。

  3、指名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强调停顿、重音等问题)

  4、教师范读。(一稿时,课件出示诗词原文,但没有标注停顿符号。我们建议高老师,添加停顿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语速、情感。)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会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能让我读一读吗?(音乐)

  师:谢谢,掌声我先帮大家保留,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一定会对你们有些帮助是吗?那就请大家再试一试,你可以根据需要参考老师划分的节奏。

  5、再自由读。

  三、二读“爱国情感”“英雄气概”。

  1、故事一“岳母刺字”。

  师:大家的眉头舒展开了,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读岳飞的这首词,要求是每读一个故事,你对词的朗读都要有进步,有兴趣。第一个故事请你来读:

  (出示“岳母刺字”——岳飞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心头,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字。)

  2、交流朗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岳飞有什么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问:)你从哪个句子读出岳飞的爱国情感的?为什么?那你认为怎样读可以表达出这种对国家的爱?请试试!进行指导朗读

  3、故事二:“岳家军”。

  师:读进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读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故事,你来读吧:

  (出示:“岳家军”——岳飞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他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交流理解朗诵。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想说点什么?(……)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岳飞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又该怎么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四、三读“悲壮情怀”。

  1、观察地图,激发悲愤。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不过你看了下面这两幅图,你一定会对这首词有新的感受,我先问问大家,(出示地图)在大家的心中,咱们中国的`地图像什么?(雄鸡)可是你们看看在南宋时期,(出示地图)这只高昂的雄鸡,她的疆域仅仅只有一块鸡胸大小,而将军岳飞的家乡河南的汤阴此时也被金国侵占着,所以岳飞发出了这样的怒号,(出示并板书:还我河山),大家把它读出来——

  师:你从哪里读出岳飞“还我河山”的强烈愿望?

  2、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3、故事三——“十二金牌”。

  师:可是即使是所向披靡的岳家军,“还我河山”的愿望是不是就那么容易实现呢?请看:(出示:“十二金牌”——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宋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就与金人及奸臣秦桧狼狈为奸,破坏岳飞的抗战计划,他们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连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朝廷,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结束。)

  师:岳飞收复河山的愿望就这样给葬送了,他只能仰天长叹啊!这是怎样的一叹啊孩子?把这种悲壮的一叹读进词中做得到吗?这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甚至可以下位和他们一起读,选择你们感触最深的那一句或几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反复地读好吗?

  4、合作朗读。

  5、展示合作读。

  师:哪一组先来?你们是怎么读?……

  五、再读升华。

  1、回归整体自由读。

  师:孩子们,当我们认识到岳飞的爱国情感和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时,我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丰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岳飞这些丰富的情感再次尽情地读自由地读全词,请吧!

  2、故事四——“莫须有”。

  孩子们,故事并不因为把岳飞召回朝廷而结束,(出示并直接读:“莫须有”——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遭到刑审、拷打、逼供。于农历除夕夜被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儿子

  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就是说“也许有”的意思,韩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3、齐读。

  师:岳飞将军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孩子们让我们站起来,对着他的陵墓,一起把他这悲愤的呼喊带进词中!请齐读《满江红》!

  (一稿中,老师虽然也借助了故事、图片来激发情感提升朗读,但没有现在这样有条理性。另外,老师刚开始把重点停留在了想象画面上,我们认为这种抽象的古诗词,想象画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这不利于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经典诵读,重心应该落在“读”上!什么内容能够渲染气氛,我们就应该借助什么,如一个个的小故事就是一串串“点火石”。)

  六、听唱《满江红》。

  师: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位真正的英雄写下了一段抗金的赞歌,树起了一尊不朽的丰碑!岳飞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爱国精神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让我们一起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再次怀念永远的岳飞和永恒的岳飞精神!(播放歌曲)

  七:推荐阅读:

  《破阵子》——辛弃疾

  师:最后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爱国词辛弃疾的《破阵子》!如果让你自学,你会怎么做?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板书:

  满江红

  宋岳飞

  还我河山!

  《满江红》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

  二、新授

  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

  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__、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摘要向学生介绍,以上学生介绍过了,就不重复了)

  (岳飞事迹具见附后)

  由此可见,岳飞不仅是武将,文采也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读欣赏一下他的《满江红》。

  2、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一下词的知识(词牌名,题目等)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4)齐声吟诵

  思考: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3、学习上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2)朗读赏析

  A、请学生齐读

  B、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每句应该重读的地方,为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提问1:为什么愤怒?(用原文回答)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2: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

  B、“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意思。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引: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身先士卒。补充小故事二、九。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提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明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

  (以上每句分析完,都指导学生再齐声朗读,再个别读,或者师范读,以达到更好的朗读

  训练的效果。下阙同。)

  (3)小结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4、学习下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熄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3)朗读赏析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请找出相对应的诗句朗读分析

  A、请学生齐读

  B、请学生逐句说说朗读体验

  C、指导朗诵:这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语速稍快,要把急切的期望读出来。

  (以下同)

  D、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恨”。“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转入第二层: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

  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指导朗诵: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来。

  C、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第三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指导朗诵:要读出必胜的信心,高亢的语调。

  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小结

  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三、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

  3、师范读

  4、让我们用这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课。一起高呼:“还我河山”。

  (《精忠报国》音乐响起)

  四、拓展延伸(有时间课内做,没时间课外完成)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请学生齐读,然后自由读,品一下此词与《满江红》有何不同。(风格上此为婉约)

  2、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的抗金之志,不但受各奸臣的忌恨迫害,还受到其他将军如:张浚,刘光世等的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就是抒写了这种心情,上半阙写忧深思远之情,下半阙“白首”2句,表面似乎情绪消极,实际上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则用比兴含蓄的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深秋寒夜,梦回沙场,蟋蟀不住的悲鸣惊破了这壮怀激烈的梦。醒来独徘徊,月色朦胧心寂寂。瑶琴声声,恨无知音,一腔心事难尽……通读全词,作者“还我河山”的血脉贲张的斗志,面对的却是“议和”声浪甚嚣尘上,寂寥憾恨的心境跃然纸上。梦再热烈,终究要醒来,将军白头,面对着惨淡的家国现实,谁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为国家杀敌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还我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下阕: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河山

  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或者:

  还我河山

  上阙:怒→莫等闲

  下阙:耻未雪,恨灭?→踏破贺兰餐肉饮血——收拾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设疑解思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二、走进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岳飞是南宋人。

  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幻灯片)

  (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三、诗词赏析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国学书,翻开第71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4、视频欣赏。

  师:经过了不断地诵读,相信同学们心中对岳飞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放松嘴巴,用耳朵聆听康桥的朗诵作品。(幻灯片播放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词的感受和理解)

  5、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四、拓展

  师:中华文明5000年,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不乏爱国将领,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吧。

  (幻灯出示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爱国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易水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篇四: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学习《满江红》,一定要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认真揣摩。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满江红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满江红教学设计(1)

  一、开启诗

  生共同诵读《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二、复习诗

  学生展示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评选读的最好的同学。

  三、讲新诗《满江红》

  1、自由诵读,理解字面意思。

  具体操作如下:

  (1)找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默写全篇,一位同学把《满江红》这一词牌的格律抄在黑板上。

  (2)其余同学对照课下注解自由诵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真正弄懂词句意思。B、读准字音、断对句子。

  C、要动动手,把疑难词句的意思写出来,多音字的读音标上,不好断的句子用/着重标出。

  词作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2、集体诵读,解决浅易问题。

  浅易问题有:

  (1)读不准字音。

  (2)断句不正确。

  (3)停顿长短不齐。

  3、集体诵读,感知语速语调重音。

  4、分析内涵,说说读法,示范朗读。

  如果没有反复诵读作为铺垫,就进行理性的分析,学生反而会说不清、道不准、析不透。分析阶段,要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大胆争辩,深入透彻地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且要鼓动学生把他所分析出来的语速语调用准确优美的有声语言传达出来,这个阶段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朗读。

  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说说每一句应当怎么读,理由是什么。有的学生可以用图示的方式把语调的高低变化讲得很清楚。

  (2)让学生以分析为依据大胆地示范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录音。朗读一两句即可,不论朗诵成什么样的水平,都坚决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

  (3)教师要细心地发现学生思想的分歧所在,挑动他们去对抗、去争辩、去自圆其说、去针锋相对。

  5、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6、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7、主动展示,挑战名家。

  (1)播放名家朗诵录音。

  (2)学生自由摩习,亦可改造。

  (30主动上台与名家一比高下。

  反思:

  满江红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爱国诗,也因为岳飞是我们岳家的英雄,朗诵是感悟语言美的重要方式,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朗诵也是一种再创作活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朗诵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生的启迪。《满江红》也为我们9月份的爱国之旅画下了圆满的记号!

  满江红教学设计(2)

  教学心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多年以来,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设疑解思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

  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二、走进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岳飞是南宋人。

  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幻灯片)

  (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三、诗词赏析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国学书,翻开第71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4、视频欣赏。

  师:经过了不断地诵读,相信同学们心中对岳飞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放松嘴巴,用耳朵聆听康桥的朗诵作品。(幻灯片播放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词的感受和理解)

  5、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四、拓展

  师:中华文明5000年,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不乏爱国将领,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吧。

  (幻灯出示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爱国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易水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满江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

  二、走进作者

  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

  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配乐)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

  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

  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

  四、赏析文本

  (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他真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报国壮志未实现,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也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旅自治区的西北边。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指金人所在地。

  五、情读·悟情

  【说明】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可谓水到渠成,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语言铿锵有力、旋律激昂雄健。“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一声振聋发聩的长啸从岳飞郁结着满腔愤怒的心灵深处爆发出的一声怒吼,它是岳飞激烈、壮怀、雄武个性的有声化、音乐化。从外貌表情、动作声音到壮怀激烈的内心活动,多角度的凸现出个性形象,具有先声夺人的审美效果英雄的个性,更主要的表现在他独特的经历和超群的胆略气魄上。民族的耻辱尚未洗灭,执著的进取,才是英雄的本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既是岳飞的自我律令,也是对世人的警戒与鞭策。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语句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纸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激情之语,见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一腔忠愤,碧血丹心,肺腑倾出。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六、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篇五: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共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课

  题:满江红

  授课教师:牛海燕

  课

  型

  诗歌新授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的豪迈风格。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岳飞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赏析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诵读诗歌,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诗歌叙事情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欣赏岳飞的《小重山》(5分钟)

  教师补充:

  一、歌曲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教师导入,创设情境。Ppt展示图片

  2.作者简介(如果课前五分钟学生介绍的详细具体,就不再重复)

  A.(学生谈谈心目中的岳飞)

  B.教师补充: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

  诵读诗歌

  1.听录音(5分钟)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挥师北伐,接连收复被金人侵占的大片失地,所向披靡,胜利在望。但因朝廷奸臣当道,昏庸皇帝赵构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由,强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长叹一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满腔悲愤,喷薄而出,化作一曲《满江红》。龙榆生《唐五代宋词选》中评价这首词:一种激昂忠愤之气,读之使人慷慨。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满江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岳飞气壮山河的爱国豪情)

  2.学生诵读,(这首词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停顿、节奏。)(先自主练习,在指名读)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检查预习,理解诗词内容,分小组完成翻译(10分钟)

  ①解释重点词(指名一组,然后问问有没有异议,最后出示ppt)

  ②翻译句子(先小组内展示,然后全班展示,不出示投影)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2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2.赏析(15分钟)

  这首词的名字叫写怀,也就是书写情怀,岳飞在词中书写了哪些情怀?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这首词,找出词中表现作者情怀的字眼,并圈出来。

  明确:怒——悲——恨——笑(板书)

  ①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提问:“怒发冲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为什么发怒

  明确:“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这样写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愤怒的程度。

  明确: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主和派苟且偷安,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不思收复国土;在岳飞北伐,胜利在望之时,皇帝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贻误战机,使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朗读指导: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

  ②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提问:作者因何而悲?通过这句话你能读出作者当时怎样的想法?

  明确:“莫”,意为“不要的意思”,有劝勉的意思,“莫等闲”意为“不要轻易地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这句词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的作者渴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对坚持抗金的广大军民的鼓励和鞭策,珍惜时光,同仇敌忾,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朗读指导: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小结上片: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板书:精忠报国)

  ③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靖康耻是何典故犹未雪是指什么词人为何恨

  明确:“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犹”既表明作者时刻不忘国耻和自己肩上的重任;又表达了对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国土的愤恨。

  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

  朗读指导: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语速稍快。要把急切的期望读出来。

  ④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提问: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知识补充:贺兰山、胡虏、匈奴)

  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饥”“渴”表现了战争的艰辛;“壮志”和“笑谈”表现了岳飞坚定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朗读指导: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

  小结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板书:还我河山)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体现了词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从艺术上看,本词直抒胸臆,感情激荡,运用夸张,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这首词(再次放录音,给学生配乐)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再次品读《小重山》,说说本词与《满江红》在内容、情感、风格上有何异同。

  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内容情感方面:都是表达岳飞抗金报国的情怀。

  风格方面:《满江红》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

  《小重山》则风格沉郁含蓄,格调低沉,表达了岳飞壮志难酬的孤愤。

  作为一个爱国词人,岳飞运用了多种创作手法以抒发爱国情怀,《满江红》是豪放慷慨的作品,而《小重山》则是婉约蕴藉之作。

  附:板书设计

  满江红﹒书怀

  岳飞

  怒

  悲

  写怀

  恨

  笑

  精忠报国

  还我河山

篇六: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1、介绍满将红

  《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这首词是谁写的呢?2、介绍岳飞

  PPT展示岳飞图片

  :岳飞,抗金名将,精忠报国

  3.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

  发、冠、车、缺、血、朝、阙

  (二)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节奏

  1.了解作者PPT展示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2.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再读词作,读出节奏

  (三)三读词作,了解诗意,读出感情

  自由朗读,谈一谈《满江红》的上阕和下阕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学生讨论,PPT展示

  1.怒发冲冠

  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词人独自凭栏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于是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回顾过去

  “三十功名尘与土”,回首往昔,当下的功名事业如同尘土,微不足道

  展望前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展望抗金斗争,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来激励抗金将士,明确指出,抗金不能再等了,等到须发白了,就来不及了,这是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上阕小结

  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其父宋徽宗,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吓的急忙将皇位传给太子(钦宗),想南下避难。钦宗即位,改号靖康。就在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夺宋宫廷、国库和民间的金银财帛后,于靖康二年四月俘虏徽、钦二帝北撤,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岳飞说的“靖康耻”。岳飞认为,靖康大耻至今未雪,臣子之恨,何时泯灭?用反问句,以加强语气,表现了与敌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5.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带领军队,直捣敌人巢穴

  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和“笑谈渴饮”都是岳飞的激愤之语,夸张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达了对金人蹂躏中原,涂炭生灵的切齿之恨和战胜强敌的决心。

  7.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此收尾,既表达“精忠报国”的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

  下阕小结

  抒发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三:归纳总结

  1.总结:这首词,通篇贯穿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气概。如果说苏轼的词豪放,那岳飞的词则是雄壮。它表现了一个爱国将士的凛然正气和崇高境界。有了这种正气和境界,才能写出这种千百年传唱不衰的好作品来。

  2.三读《满江红》,读出感情

  3.根据PPT提示,试背全词

  四:板书设计

  初读:读准字音

  再读: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感情

  《满江红》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设疑解思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二

  、走进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岳飞是南宋人。

  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幻灯片)

  (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三

  、诗词赏析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国学书,翻开第71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

  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4、视频欣赏。

  师:经过了不断地诵读,相信同学们心中对岳飞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放松嘴巴,用耳朵聆听康桥的朗诵作品。(幻灯片播放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词的感受和理解)

  5、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四

  、拓展

  师:中华文明5000年,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不乏爱国将领,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吧。

  (幻灯出示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爱国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满江红》优秀教案3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

  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

  二、新授

  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摘要向学生介绍,以上学生介绍过了,就不重复了)

  (岳飞事迹具见附后)

  由此可见,岳飞不仅是武将,文采也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读欣赏一下他的《满江红》。

  2、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一下词的知识(词牌名,题目等)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4)齐声吟诵

  思考: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3、学习上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2)朗读赏析

  A、请学生齐读

  B、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每句应该重读的地方,为什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

  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提问1:为什么愤怒?(用原文回答)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提问2: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

  B、“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意思。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引: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身先士卒。补充小故事二、九。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

  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提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明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

  (以上每句分析完,都指导学生再齐声朗读,再个别读,或者师范读,以达到更好的朗读

  训练的效果。下阙同。)

  (3)小结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4、学习下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熄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3)朗读赏析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请找出相对应的诗句朗读分析

  A、请学生齐读

  B、请学生逐句说说朗读体验

  C、指导朗诵:这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语速稍快,要把急

  切的期望读出来。

  (以下同)

  D、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重读“恨”。“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转入第二层: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

  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指导朗诵: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来。

  C、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第三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指导朗诵:要读出必胜的信心,高亢的语调。

  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

  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小结

  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三、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

  3、师范读

  4、让我们用这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课。一起高呼:“还我河山”。

  (《精忠报国》音乐响起)

  四、拓展延伸(有时间课内做,没时间课外完成)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请学生齐读,然后自由读,品一下此词与《满江红》有何不同。(风格上此为婉约)

  2、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的抗金之志,不但受各奸臣的忌恨迫害,还受到其他将军如:张浚,刘光世等的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就是抒写了这种心情,上半阙写忧深思远之情,下半阙“白首”2句,表面似乎情绪消极,实际上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则用比兴含蓄的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深秋寒夜,梦回沙场,蟋蟀不住的悲鸣惊破了这壮怀激烈的梦。醒来独徘徊,月色朦胧心寂寂。瑶琴声声,恨无知音,一腔心事难尽……通读全词,作者“还我河山”的血脉贲张的斗志,面对的却是“议和”声浪甚嚣尘上,寂寥憾恨的心境跃然纸上。梦再热烈,终究要醒来,将军白头,面对着惨淡的家国现实,谁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为国家杀敌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还我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下阕: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河山

  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或者:

  还我河山

  上阙:怒→莫等闲

  下阙:耻未雪,恨灭?→踏破贺兰餐肉饮血——收拾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优秀教案4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

  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推荐访问: 2003湘教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 教案